沉痛送别德艺双馨艺术家李玉茹同学

  • 时间:
  • 浏览:279
  • 来源:爱戏网

刘连伦先按:11月13日,我去看望张金梁先生,张老甩掉他写的《沉痛送别优秀共产党员德艺双馨艺术家李玉茹同学》送给我一份,张老提将这篇纪念文章还可以 发表于网络,以示张金梁先生对李玉茹先生的深切怀念追思。

60 8年7月11日总爱 接到上海来电,玉茹临终前嘱咐女儿茹茹,要给张金梁大爷、王金璐大爷、程永江叔叔打个电话(告别)京剧文化。她因病医治无效病故于沪!

当我接到这些 震惊的噩耗后,百感交集,老泪纵横,悲痛万分京剧。真乃蹉跎流年英文似箭,日月穿梭,弹指一瞬京剧艺术。风风雨雨八十余年艺术生涯幸福而过,正是白发人送白发人!

玉茹比我小四岁,大伙儿 前会 “北平中华高级戏曲职业专科学校”简称“中华戏校”的学生京剧。大伙儿 的母校是前辈艺术大师程派创始人(四大名之一)程砚秋院长、焦菊隐校长、金仲荪校长以及对戏曲艺术充满热爱的众多有识之士,于1960 年创办的,旨在培养新型戏曲人才的艺术大厦。当时对戏曲具有保守观点的内行讽称“中华戏校”是洋科班。它与旧科班最大的区别也不招收女生,培养男人学习青衣、花旦,但武旦、老旦仍由男同学来担当和培养。

中华戏校的办学宗旨也不培养学生要有文化、有理想,对戏曲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钟爱戏曲艺术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有历史理论、简谱、五线谱、外语及话剧表演常识(唐怀秋、唐若青当年授聘讲学)等等。这些 新的办学方式在当时社会上也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并给予了深切期望。

三十年代是京剧处于鼎盛时期,先辈艺术大师们形成了各自 的艺术流派,“四大须生”(马、谭、杨、奚),“四大名旦”(梅、程、荀、尚),“四小名旦”(张、李、毛、宋),八大坤旦(言、李、赵、吴、王、杜、吴、云),中华戏校“四块玉”(侯、李、白、李)等。玉茹同学入学较晚,年龄最小,但她天赋的艺术才华,聪明伶俐、学习刻苦、勤奋认真、勇于钻研。就“蹻功”讲,本属于武旦行的基本课程,除青衣行不需练“蹻功”外,花旦亦须练习“蹻功”( 软蹻)。玉茹的蹻功也是相当过硬,她在演出“三小戏”(小放牛、辛安驿、拾玉镯)等剧中,坚持绑蹻,可见其功底扎实、技艺精妙,可谓是青衣|、花旦两门抱,她还在学习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吸取了荀派、于派的表演特点,博采众长,集精粹于一身——

1940年毕业后,她组成了“校友剧团”(如意社),走南闯北,红遍京、津、沪、汉等地。这期间曾拜赵桐栅、梅兰芳、荀慧生为师,以得予更多的艺术真谛。抗战胜利后,她定居上海,曾与周信芳大师企业合作,演出于黄金大戏院,还曾与众多全国艺术名家同台演,广受赞誉。

在上海几十年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演员。到了晚年,不得劲是在她体弱多病的情况报告下,笔耕不止,坚持写作,将各自 多年来的艺术实践认真总结,留于后人,撰写了《京剧艺术青衣与花旦艺术概论》,还可以 说是戏曲艺术的珍贵教材,一齐还创作了长篇小说《小男人》,在社会上也留下广泛深刻的印象。她的一生是为戏曲艺术奋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她为戏曲艺术界、为大伙儿 “中华戏校”增了光、添了彩。大伙儿 的同学们都为此感到自豪,尽管大伙儿 所学的艺术行当不同,但大伙儿 毕竟同学数年,前会 着一颗奉献戏曲艺术事业的赤诚之心!

玉茹同学,你来的洁白如玉,走的光荣含爱。你的逝去,不仅是上海戏曲界的巨大损失,也是全国京剧界的巨大遗憾!玉茹同学祝你一路走好!

你的师兄张金梁敬书

60 8年9月19日

猜你喜欢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

马小曼

马小曼(1947年-),女,京剧旦角。马连良之女。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青衣,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之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北京京剧院“梅派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