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边”探源 -知识点滴-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111
  • 来源:爱戏网

“走边”是京剧武戏中常见的一种舞蹈,历来的解释是说剧中人在机密、隐避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的“边走”的动作,所以叫“走边”。从形式和内容相结合上讲,这种解释基本是对的。但是“走边”之所以名“走边”,却和“起霸”之所以称“起霸”一样,都是胚胎于最早的一戏。

《起霸》是昆曲《千金记》里的一,和《连环记》里的《起布》同一体例。这是一出绍人物的“小折子”,根本没有剧情可言。而最早的京剧班中,却时常在开演出。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观众欣赏,而是一堂甄别花脸演员的考试课。从前京尉的花脸演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身材必须在八尺以下,七尺以上;第二是嗓子必须能唱正宫调;第三是必须具备一个广额丰顶的头颅。那时,二衣箱上,专有一件“霸王靠”,尺寸就是八尺左右;盔头箱专有一顶“霸王盔”,大于一般的盔头,八角翘起,名“霸王八面威”。初搭班的花脸演员,第一出必须唱《起霸》,看他是否能挑得起那件“霸王靠”,戴得上那顶“霸王盔”,唱得出那支正宫调的曲子。同时,通过“起霸”的舞蹈动作,也可以考验他的“肩功”、“顶功”、“腰功”、“腿功”。假如演员一一过关,就可以录用搭班了。

京剧里许多不同形式的“起霸”,都是从《起霸》这出戏里的基本动作衍变而来,定名“起霸”,以示根源。

“走边”也是从一出名叫《走边》的戏而定名的。它也是一出介绍人物的“折子”,人物是伍子胥。1935年以后,我偶因给李世芳编戏的机会,与乃父晋剧李子健晤谈,说到《走边》这出戏,他说晋剧演员中目前只有一个老艺人“说书红”,身怀此技,延绪至今。1939年春,子健约来了“说书红”。同来者有旦角程玉英,花脸马武黑等,演出于广德楼。第一天打炮,“说书红”就贴了《走边》。

我专心致志地看了这出戏,至今记忆犹新。原来这出《走边》就是晋剧《杀府逃国》的“逃国”。剧情与京剧的《战樊城》大同小异,同样是楚平王杀了伍子胥的父兄,派武城黑到樊城来捉子胥。伍妻自刎,是为《杀府》,子胥《逃国》,即为《走边》。连演者日《杀府逃国》。单演者即日《走边》,意思是伍子胥由楚奔吴,隐避、机密地从楚国“边”界而“走”。

《走边》不只“走边”而已,繁重的舞蹈身段,不下于“武胡”的代表作《秦琼观阵》(梆子的“武胡”相当于京剧的武老)。出场是一套“走边”舞蹈,和京剧的“走边”一样,从报家门、表白过渡到一支(新水令)曲子,亮相下场。第二场武城黑领兵追下。三场又上伍子胥,手里却多了一条马鞭,稍作舞蹈,唱四句梆子散板,即起走马身段,衬托着富有特色的梆子锣鼓,在许多繁重的动作中,用眉梢眼角,遥瞰近窥,左顾右盼。加以撩髯、挑髯、膨髯、甩髯,把伍子胥在逃亡途中的内心感情与思想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与武城黑小有开打,夺路而逃。角色虽单,剧情虽简,而刻划人物,反觉丰腴。

据“说书红”介绍:这出《走边》,原是全部《白虎鞭》中的一折,他的前辈艺人老元元红、十三红等都在北京演过。京剧里的“走边”,即从此剧中的舞蹈蜕化而来,此剧立名,与“起霸”同。通过“说书红”的实践表演和详细解释,京剧中。走边”这一术语的来历霍然而释了。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