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灵霞痛失幼子 -往事钩沉-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55
  • 来源:爱戏网

评剧名伶鲜灵霞,在上世纪就已在天津走红,有“金嗓子”之美誉。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天津评剧界的领军人物,她创立的评剧鲜派艺术,影响深远,颇受观众喜爱。然而她在旧时代从艺当中却频遭挫,经历过许多令人心痛的悲惨事件。

鲜灵霞在南市聚华戏院学戏时,拜师刘兆祥。当时聚华戏院的“聚祥社”是一个培养艺术人才的科班,因班内有几个比鲜灵霞略大的小女孩,按年龄排序,人们就管她叫“小老五”。刘兆祥还有位弟子叫翁雁楼,原来是唱京剧的,后来改行唱了评剧,以小老生应工,文武双全,他经常帮助鲜灵霞练功排戏,日久生情。鲜灵霞的母亲也很喜欢翁雁楼,希望有个可心的女婿,既照顾家庭又能襄助女儿的艺事。然而,当时聚华戏院后台一切由一姓朱的经理说了算。他对演员控制极严,尤其不准小女孩谈情说爱。鲜灵霞的母亲秘密为鲜灵霞与翁雁楼举行了婚礼。结果此事被戏院经理发现,将翁雁楼暴打了一顿,并将他们夫妻双双逐了“聚华”。

婚后鲜灵霞生下了两个男孩。在大儿子五岁的时候,鲜灵霞的母亲不幸病逝。夫妻两个作艺,没日没夜,东奔西跑,再带着两个孩子,成了沉重负担,无奈把已嫁到河北胜芳的大姐请来照顾两个孩子。那年冬天,大儿子患病,由鲜灵霞大姐在家中照看,翁雁楼和鲜灵霞就把小儿子带到谦德庄宝兴戏院后台边演出边照看。三岁的孩子充满好奇心,摸摸这摸摸那,又蹦又跳,还不时扒着台帘露出个小脑袋看爸爸妈妈唱戏。恰巧那天有几个“官面”上的人物坐在台下看戏,戏院老板看到孩子不时向台上扒头,生气地跑到后台,呵斥翁雁楼看好孩子,若搅了演出要他们包赔一切损失。翁雁楼把孩子从台侧拉回后台,孩子不听话又哭又闹,翁雁楼又急又气,见大衣箱上有个铺盖卷儿,就把孩子用被一裹放进了衣箱,接着上演戏。

鲜灵霞演完了戏卸了装,因惦记病中的大儿子,就赶快去药店买了点儿药跑回家。稍后散了戏,翁雁楼以为小儿子已被鲜灵霞领走,也匆匆赶回了家。到了家后鲜灵霞见丈夫一个人回来,便问他孩子呢,这一问翁雁楼的头“嗡”地一下,想到孩子还在后台衣箱里,便同鲜灵霞一起匆匆返回戏院后台,可打开箱子一看,孩子早已因窒息而亡。鲜灵霞悲痛欲绝,精神几近崩溃,很长时间都缓不过神儿来。这也反映了旧时代戏曲艺人求生之艰难。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