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富于人民性的好戏 -剧评赏析-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104
  • 来源:爱戏网

丝弦戏《花烛泪》丝弦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遗产的剧种,流行于河北中、南部。剧目富于人民性、风格朴实粗犷,很受广大农民欢迎。

过去很多艺人往往是半农半艺,说明这个剧种很带泥土的气息。记得一九四七年石家庄解放不久,我在那里从事戏曲改革工作,亲身感受到丝弦艺人们欢庆解放、翻身做主的革命热情,亲眼看到这株戏曲园圃中饱经风霜的古树,在党的阳光下,又勃发了机。

一九五七年石家庄市丝弦戏剧团第一次进京演了《空印盒》等优秀剧目,受到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对于我,更有一种如逢故人的亲切感受。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十分关怀这个剧团,曾五次观看他们的演出,并亲笔题词:“发扬地方戏曲富有人民性和创造性的特长,保持地方戏曲的艰苦朴素和集体合作的作风,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好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结识的一些青少年演员(如王永春、刘砚芳等同志)如今都成了很有造诣的艺术家和剧团的领导干部了。但是这个剧团好的作风并没有改变。仅从《花烛恨》的演出中,也深深感到这一点。

《花烛恨》的确是一出富于人民性和创造性的好戏。这不仅因为它那曲动人的故事情节和纯朴健康的艺术风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更重要的是它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鲜明的爱憎观点,同今天的时代脉博也十分合拍。

这个戏通过八府巡按王大人为无辜的受害者平反冤案的故事,表现了私情与法理的斗争,、颂扬了古代清官割断私情、大义灭亲、维护法纪、秉公断案的高尚品格。这本来是不少“清官戏”所表现的共同主题,但在这个戏中却有其独创性,特别是王大人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不落俗套。他既不同于不畏权势的包拯,又不同于强项不屈的董宣,也不同于知过能改的吴南岱。作者赋予这个形象以更加理想化的色彩,着重描绘了他不顾自身利害、毅然维护法制的自觉精神。他不是站在旁观的立断案,也不是一般的抱打不平,而是深深地卷进了一场涉及全家声誉和利害的公案之中。他如果徇私枉法,本可以一手遮天,毫不费力地掩盖冤案的真相;他如果秉公重判,不仅他那已经死去的独子要定为罪犯,他的内弟要依法惩处,他的老伴要落个纵子行凶的骂名,而且他本人也要承担教子不严的责任。

作者在最后一场高潮戏中,笔酣墨饱、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物的内心冲突,很有层次地展示他的思想发展过程,令人感到真实可信。通过剧中人物之口,点出了“普天下谁无有父子情义,掌权者就应该执法不偏”的主题思想。每演到这里,观众总要为之鼓掌。掌声中固然有对演员安录昌等人的精湛的技艺的赞美,更包含着对戏曲工作者表达人民心声的鼓励。这大概正是这出戏的人民性的集中表现吧!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