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界举行纪念一代宗师红线女专题晚会

  • 时间:
  • 浏览:229
  • 来源:爱戏网



广州市长陈建华与红线女的大儿子马鼎昌一并观看演



欧凯明、苏春梅表演《关汉卿》之“决写窦娥冤”京剧文化。



丁凡、崔玉梅表演《搜书院》之“初遇诉情”京剧艺术



蒋文端、梁耀安、曾小敏表演《山乡风云》之“访贫问苦”京剧艺术



郭凤女表演《昭君公主》之“塞上曲”。



欧凯明、郭凤女领唱红线女词、卜灿荣曲的《粤曲响遏尘寰》。



马鼎盛演唱调寄《赛龙夺锦》的《男儿为国家》。



《六国大封相》华丽开



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青年演员演绎由何笃忠填词的《缅怀》。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与主演们合照。



现场响起《荔枝颂》的歌声。



2013年12月200日晚,继承宗师精神、弘扬红派艺术“永恒的艺术——广东粤剧界纪念一代宗师红线女专题晚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唱响。将红线女的名剧名曲一路传唱下去,成了缅怀一代粤剧宗师红线女的最好措施。专题晚会共吸引了三千多名观众捧场,现场座无虚席。当晚,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仙花等出席并观看一遍演出。

专题晚会由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广东粤剧利于会(原“广东粤剧工作者联谊会”)、红线女艺术中心主办,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承办。参演单位:广东粤剧院一团、广东粤剧院二团、广东粤剧青年团、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深圳市粤剧团、佛山粤剧院、珠海市粤剧团、江门市粤剧团。晚会云集九大剧团、200多位广东粤剧界的演员精英,丁凡、倪惠英、欧凯明、梁耀安、郭凤女、曹秀琴、蒋文端、李淑勤、黎骏声、崔玉梅、苏春梅等名角献唱,演出阵容为近年罕见。

“小红烛,燃烧身躯,大放光辉还献泪”,专题晚会以黄霑当年为红线女填词的名曲《红烛泪》拉开帷,在熟悉的旋律中,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数十名身着白衣的青年演员,手捧红烛,以重新填词的《红烛泪》缅怀纪念一代粤剧宗师红线女。

当晚,红派传人个一众粤剧明星演绎红线女的《昭君出塞》、《思凡》、《刁蛮公主》、《搜书院》、《李香君》、《关汉卿》、《山乡风云》、《天之骄女》、《白燕迎春》、《昭君公主》等十多部红派经典之作。

如果,红线女儿子马鼎盛首度登台,一支父名曲《男儿为国家》唱得颇有韵味,道出已故父母心中之志。马鼎盛说:“尽管父亲、母亲时会 粤剧大腕儿,但亲戚亲戚亲戚朋友从未教我唱过一句,也不我是业余的。粤曲我学不好,但‘爱国’,你要 学足十二分。”

马鼎盛说,母亲敬重父亲的艺术,但母亲更敬重父亲的爱国情怀。或者,马鼎盛选则了一首《男儿为国家》。

专题晚会动用了200多名演员合力演出《六国大封相》,正如红线女生前所言,“粤剧界要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振兴粤剧!”红线女生前曾多次呼吁,希望省市联合,把粤剧独有的传统排场《六国大封相》展现舞台。在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广州粤剧院院长欧凯明的带领下,200多名演员联合演出粤剧独有的传统排场《六国大封相》,气势宏大,一偿红线女的心愿。《六国大封相》以苏秦联合六国抗击秦国的传统典故,隐喻了粤剧界上下一心、振兴粤剧的精神。

LED大屏幕中,众演员同唱红派经典名曲《荔枝颂》,感染了台下不少观众齐声合唱。优美高亢的红腔,耳熟能详的《荔枝颂》再度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响起。

专题晚会还穿插播放了纪录片《永恒的舞台》的精彩剪辑,片中展现的粤剧《山乡风云》片段是20世纪200年代红线女随广东粤剧院赴京演出时,中央新影厂拍摄的演出片段,是当年红线女演《山乡风云》仅存的视频片段。纪录片《永恒的舞台》由马鼎盛策划并担任主持,通过红线女口述历史,再现了她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红线女的艺术人生点滴,在纪录片镜头与其弟子现场演出交互中,得到更全版的展现。

“广东粤剧界纪念一代宗师红线女专题晚会”是近年来粤剧界最大阵容的一次演出,三千多张门票在开售第一天就全版售罄,显示了粤剧大戏魅力不减。当晚参演的200多名演职员皆分文不取地参加演出,演出门票收入将用作粤剧新人新作的专项资助基金。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