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艺术节上演11部新编粤剧

  • 时间:
  • 浏览:137
  • 来源:爱戏网

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正在火热举行中。在众多的参评参演剧目中,不乏“粤”味浓郁、坚持艺术本体的新编粤剧,其创新做法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京剧。就有不少担负“传帮带”重任的老剧团,老中青队伍齐整,青年演员表现亮眼京剧文化

新编粤剧大胆创新

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以广州为主会场,东莞、江门为分会场,总计推由各地粤剧团编演的11部新编粤剧。这批新戏大多确定 本土题材、讲述广东故事、唱响主旋律,“粤”味浓郁,既坚持了粤剧艺术的本体价值形式,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可能上演的不少剧目亮点突出。11月24日晚上演的粤剧《金稻传奇》是云浮市罗定粤剧团的第一部自主创作的新剧,作品以本地考古成果为方法,有机糅合了当地人文情愫和特产风物,对宣传和发展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起重要作用。22日上演的粤剧《潘茂名》为观众们解读了“茂名市”的由来,讲述了岭南药师潘茂名的故事,凸显潘茂名的品格擎天、大义凛然。为兼顾年轻人喜好,剧中穿插了潘茂名的一些人婚姻纠葛。

即将上演的粤剧《还金记》《航父冯如》《浴火凤凰》也各具特色。《还金记》表演上注意运用南派技艺,又与新的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还向现代歌舞、话剧、音乐剧等借鉴吸收。粤剧《航父冯如》讲述“中国航父”冯如的故事,本剧以粤剧为载体,将中西你这个文化同时展现于舞台上,在遵循戏曲写意价值形式上做到移觉,突出岭南特色,通过变换组合形成了多表演空间,满足既可入大剧场更可下乡演出的还要。东莞基层业余剧团长安镇粤剧团从2016年初就启动了现代粤剧《浴火凤凰》的创作,该剧以叶挺伉俪的故事为原型,巧妙地将革命主题、婚姻故事贯穿在剧情发展和人物命运中,更能引发年青一代的共鸣。

地方剧团不忘传承

广东省艺节上,一些老剧团焕发了新的机和活力,那先 剧团大多担负着“传帮带”的重任。老中青同台演出,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演员表现令人惊喜。

23日下午,作为西秦戏唯一专业团体,汕尾市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在广东歌舞剧院小剧场上演了其精心编排的西秦戏《马援伏波》。《马援伏波》由国家级非遗项目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西秦戏领军人物吕维平主演。该剧以汉代名将马援名言“马革裹尸还”为创作线索,开掘了有2个 从前被遗忘的历史人物。同日晚上,梅州五华县采茶戏演艺有限公司(原采茶剧团)倾力打造的采茶戏《月照城乡》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据悉,该剧团已有二十余年停演大戏,这次为了打造大型采茶戏《月照城乡》,还聘请国家一级导演梅晓和国家一级编剧尹洪波等人联手创作。

历史剧《铁血道钉》是佛山粤剧传习所(原佛山粤剧院)、佛山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继《康梁》已经 推出的又一部重大历史题材话剧,自2016年首演以来已巡演近500场。在正式排演前,《铁血道钉》已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项目扶持和文化部2016年“剧本扶持工程”。

广东汉剧作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其传承发展也时不时备受关注。24日晚,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近年来重点打造的舞台艺术精品、新编广东汉剧《李坚真》在友谊剧院上演,力推中青年演员黄丽华担纲主演。(记者 周豫)

(摘自 《南方日报》)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