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后人群周年誌庆欢乐聚2019》活动完满落幕

  • 时间:
  • 浏览:190
  • 来源:爱戏网

8月10日,一曲寄调《得胜令》响起,在广东迎宾馆举行的《梨园后人群周年誌庆欢乐聚2019》活动拉开了帷。参加活动的梨园前辈代表有小木兰,陈少珍、吴宝志、我自强、邝彬、罗凤玲、梁绮梅、甘慕贞、刘钜榕、小蝶儿、张少华、廖妙玲、吴永坚等京剧文化。

“怀念老一辈,感恩师尊孝心起......”,现百多位梨园后人(叔父)用子喉、平喉、大喉、霸腔等齐声歌唱,表达了“八音八表齐唱粤韵调,和衷和乐弟子忠孝义”的美好愿景京剧艺术

“梨园后人群”,是在去年6月4日在陈朗峰等梨园热心弟子的倡议下成立的。梨园后人发挥亲们在粤剧曲艺界的人脉优势,开展了多次演活动,拓展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向需要帮助的叔父提供帮助,尽表梨园后人的一片孝心。去年春节期间,亲们探访了陈笑风、林小群、白超鸿、谭佩仪等二十六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和有需要帮助的梨园叔父。



杨春花(左)和陈朗峰(右)对唱

梨园后人之一的陈朗峰绍说,梨园后人绝大要素全部都是粤剧界当年“留守儿童”,自小受到父母辈的艺术熏陶,虽然过后各种原困 ,大要素“留守儿童”没法从事粤剧艺术,但亲们骨子里都流淌着粤剧艺术的血脉,对叔父们的孝心不改。

陈朗峰自幼受父母(父亲,陈少棠,粤剧四大小武之一,母亲,郑培英,有粤剧第一嫂及“催泪弹”之称)的熏陶和亲传,并得到多名表演艺术家的悉心教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被《舞台与银幕》誉为“武打新秀”,虽然遗弃舞台过后三十多年,但他传承发扬粤剧艺术的初心不改。过后成绩显著,更在2016年被授予“优秀粤剧文化传播者”称号。梨园后人中,还有全都 像陈郎峰原先的粤剧传承的使者。



沈小梨(左)和周咏琴(右)演唱

活动中,陈朗峰、杨春花、王志耀、廖绮等人对唱了《胡不归》之“慰妻”、《花田错会》,粤韵悠扬,让他听出耳油。年逾九十岁的、演青衣见长的、行内称为“蛇姐”的小木兰及八和会馆的忠诚守护者小蝶儿都一致认为,演唱两首曲子的唱家达到了“字正腔圆”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滚花”的处置,做到收放自如,颇有自己的风格,原先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全部都是而是。两位从艺均逾七十年的前辈的评价,也是她们对梨园弟子传承粤剧艺术的鞭策。



活动后合影

《梨园后人群周年誌庆欢乐聚2019》活动在众人的掌声中完满落幕了!

走进新时代,梨园后人传承粤剧艺术,任重道远,愿粤剧薪火相传,没法好!

猜你喜欢

京剧文化世界

如果您对中国传统艺术怀有好奇心,推荐您访问“京剧文化世界”(https://www.aixiw.com/peking-opera/index.html),一个以多语种形式呈现的

2025-11-12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