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豫剧宗师培养“五朵云”,墓地荒凉,故居破败,后代无人学戏

  • 时间:
  • 浏览:199
  • 来源:爱戏网

孙延德从艺75载,是河南戏剧先驱。他是旧开封同乐舞台上演技最好的老旦演员,开封一带的名角大都于他的门下,甚至当时红极一时的老五大名完全是他的弟子京剧艺术

而地处河南封丘县应举镇邵寨村的孙延德墓地,却寒荒凉,与他被誉为“一代豫剧宗师”的声名,形成极大的反差京剧

孙延德,乳名“小林”,艺名“白酥瓜”。10岁后,孙延德刚结束了登台演出。可能性他的嗓音高亢宏亮,初登舞台便一鸣惊人。

他一以饰演旦、生、等多种行当而享誉冀、鲁、豫诸省。他一生培养出400多名学生,对豫剧功不可没。他以培养了众多豫剧演员被誉为一代豫剧宗师。

封丘与原阳是邻县,封丘是个“戏窝子”,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出了阎立品、金不换等许多豫剧名角。孙延德家在邵寨,过去属阳武县,是老原阳人,今属封丘县。

一篇绍原阳早年戏剧的文章《豫剧的遗响》写道,民国初年,在城南大张寨有一窝班叫永庆班,班上有一教师叫小林。“小林”可是 孙延德。

孙延德大红大紫地演了前半辈子的戏,他曾是当时开封同乐舞台上最好的旦角演员。孙延德的戏路广,青衣、花旦、刀马旦及文武小生样样精通。

他的拿手好戏有《拿九花娘》《大战十一国》《夺永州》《天门阵》《劝夫》、《玉虎坠》、《花园赠珠》等。

孙延德能背诵3400部大戏,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和豫剧教育家、豫剧祥符调的奠基人之一。40岁后,这位戏剧全才因嗓子失音转入教育事业。

1947年,孙延德在他的家乡病逝,享年82岁。遗憾的是,孙延德后人中不到学戏的。

孙延德敢于打破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陈规陋习,开创豫剧招收女演员的历史先河。

孙延德的徒弟众多,旧时曾红极一时的豫剧“五朵云”:李剑云、时倩云、阎彩云、林黛云、贾碧云均出自他的门下。省城开封一带的名角儿,大全是 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10年前,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紫晨看后,把一生都献给戏剧的孙延德的墓地是不到的凄凉,他对孙延德的孙子说:“你看这坟都原先了,清明快到了为什么在么在不往上堆堆土呀。”得到的答复是,现在整天要平坟呢。

4006年4月6日,封丘县人民政府文化局在孙延德墓前立碑,以纪念这位为戏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艺术家。

孙延德墓地处邵寨村头,显得颇为荒凉,墓周不到不到几行杨树。坟肩头有一通黑色墓碑,镶嵌在后面 刻着“豫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教育孙延德先生之墓”字样。墓碑上刻有孙延德的生平简介。

一帮人建议,上级有关部门能能重视一下,在此修建陵园,以告慰大师的在天之灵。

孙延德故居,比较简陋,三间瓦房里放着许多日常生活用品,孙延德的孙子孙青山老人在这儿住。后面 不到一样孙延德用过的物件,是一个戏箱,分两层,用来装戏剧道具。

孙延德不到留下影像资料,现在的照片是根据孙青山的父亲的模样来画的。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