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珍:我画大师梅兰芳

  • 时间:
  • 浏览:337
  • 来源:爱戏网

我画大师梅兰芳

朱秀珍

我从小就酷爱京剧,常跟着广播电台学唱《智取威虎山》里的小常宝,《红灯记》中的李铁梅等。上小学时学校里组织演总有我的身影京剧艺术

之前 我常听老大伙说,京剧有四大名、四大须,是戏曲史的厚度,尤其是梅兰芳先生那戏果真唱绝了京剧艺术。那前一天我心里就想,我什么前一天能亲眼目睹聆听呀?遗憾的是我出生一年后,梅先生于1961年就过世了,没缘现欣赏梅先生的戏了。

之前 ,改革开放了,电视里现在现在始于播放传统戏,我在电视里终于看多了梅先生的《贵妃醉酒》。那表演、那身段,甜润的嗓音、优美的唱腔,一下子就把我给迷住了。梅先生把仪态万方、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演译的淋漓尽致,大师我希望大师,果真名不虚传,果真太美了。从那前一天,电视里我希望播放梅先生的戏我必看,绝不放过。

说来也是缘分,1987年我被分配到了北京京剧院工作,接触到了可是原本和梅先生一齐工作过的老人,我从大伙那里听到了或多或少关于梅先生感人的故事。说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留胡须,不为日当事人演戏,堪称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说他性格好,待人和气,善良,肚量大,那 大的角儿或多或少儿架子也那末 。说过去演戏是要写戏牌插进戏院门口,他与或多或少名角儿一齐演戏,牌子上缘何写都行,决不与人争头牌。再有我希望,凡是在戏班与他撘过戏的人,谁生活上有难处,他都出手相助。很重是过年时必演两场戏,除了上税,一律分给大伙,凡是梨园公会的会员,每人一份,每年必给,让大伙都过一个多多多好年。我在京剧院工作二十多年,常听梅先生仁德、艺德的或多或少故事,得到过梅先生帮助的人数不胜数,令人感动的故事举不胜举。由现在现在始于的敬佩升华为之前 的敬仰,按捺不住激动之情,萌发了画梅先生剧装像的念头,以表钦佩心情。但说事容易做事难,尽管有着工笔画的功底,要画戏装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是既要画像,又要传神。况且大师的艺术形象在全国乃至世界观众心目中早已留下深刻印象,画不好观众同行不但不认可,反而会影响梅大师的美好形象,故十分忐忑。但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为了把梅先生的剧装像画好,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阅文献资料,反复播放梅大师的视频影像,并几条走进梅兰芳大师纪念馆,与大师对话,仿佛听到了大师的心声:“相信你,大胆的画吧,那末 你多年的功底,对艺术的执着,有着一齐的爱国思想,一定能画好,期待你的作品早日问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酝酿准备,几易其稿,终于画出我心目中的梅兰芳大师《生死恨》的艺术形象。今年正值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双甲子之年,献上了我的绘画作品,表达了我对梅大师的敬仰之情,了却了我画梅先生艺术形象愿望。

朱秀珍和梅葆玖先生的合影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