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市艺术剧院豫剧团现代豫剧《我的娘·我的根》河南周口巡演侧记

  • 时间:
  • 浏览:380
  • 来源:爱戏网

发布时间:

2019-06-03

作者:

王燕 小草

点击:

关键词:

我的娘·我的根

“可把大伙儿盼来了!”

5月30日,傍晚,河南周口,人民会堂。看完剧组的同志们,一位戏迷大伙儿激动地说京剧。“我是专程从安徽阜阳开车过来看咱们团的戏呢,郑州太远,去不了京剧文化。大伙儿到周口了,让我 现感受一下了!”这位戏迷大伙儿需用一般的戏迷,他是安徽阜阳市颍州区文化局原局长长侯幼林,特意驱车170多公里,前来周口观看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石河子市艺术剧院豫剧院现代豫剧《我的娘·我的根》京剧文化。

周口,是有有1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自古以来,“文化”需用周口民众敬仰、敬畏、敬重的字眼,戏曲和曲艺是周口人的日常享受。昂扬的豫剧、婉转的越调、朴实的坠子在周口的大街小巷伴随着胡辣汤和豆沫的香味,时时传来。被戏曲熏陶来的周口百姓,能接受边疆的豫剧吗?

自上世纪30年代现在现在开使,豫剧伴随着河南的支边青年在新疆根发芽,老一代兵团豫剧人和军垦战士共同同甘共苦,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豫剧在新疆的传播、发扬、光大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花开一甲子,豫剧在边疆和当地文化融合后,完后 富含了雪莲的香味,还都都可不能否能适合周口的观众胃口?种种疑虑缠绕在剧组人的心头。

晚8点,大拉开,随着剧情的深入,剧场里座无虚席。观众的阵阵掌声打消了剧组人的担忧。动人的剧情,优美的唱腔,熟悉而又清新的旋律,极具新疆特色的舞美,将观众带进遥远的边疆,带入屯垦戍边的年代。

演出现在现在开使后,侯幼林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说:“一颗戈壁滩上的明珠,一朵盛开天山的雪莲。来自新疆石河子豫剧团的原创剧目《我的娘·我的根》在河南巡演现在现在开使,我的目光总爱 追随着。今天我跨越皖豫两省,来周口看戏,一饱眼福,一饱耳福,圆了当事人的梦。”

据了解,侯幼林的父亲是剧作家,曾是安徽当地《戏剧志》的主编,他当事人在文化局工作了15年,非常喜欢豫剧,总爱 希望做好戏曲的传承工作。你说:“大伙儿儿觉得没办法 插队到边疆,而且 对这段生活很有感触。”这次来看戏,他特地向剧组赠送了安徽书法家苗太林先生为该剧的亲笔题字“花开天山 香溢中原”。

豫剧《我的娘·我的根》是河南豫剧院的援疆项目,是豫剧援疆行动结出的丰硕果实,该剧能两次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与河南豫剧院的大力援助密不可分。

截止目前,该剧已演出近百场,观众十余万人,所到之处,观众叫好声一片。在边演边改、边改边演的过程中,该剧经过不断打磨,已成为石河子市艺术剧院豫剧团常演不衰的优秀现代戏经典剧目。

(文/王燕/图 小草 编辑 郭红 编审 赵永志)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