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派传人谭孝曾:我不排斥京剧跟新媒体结合

  • 时间:
  • 浏览:221
  • 来源:爱戏网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评价,谭鑫培的名字,代表了中国戏剧表演体系。那在谭派第六代嫡传谭孝曾看来,高祖谭鑫培百年完后 留下了有哪些?

今年是京剧大师谭鑫培诞辰170周年,也是谭派第四代嫡传谭富英诞辰111周年京剧文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谭孝曾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绍,拟于9月举行的系列纪念活动中,诸多流派将同台演,向大师致敬京剧艺术

被后人称为“伶界大王”,谭鑫培开创了京剧第一个 老流派京剧艺术。他“云遮月”的嗓音,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情,形成的“谭腔”影响广泛,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京剧。他唱念做打后要 独特创造,塑造的艺术形象形神毕肖。

回溯高祖学艺过程,谭孝曾说,生在湖北江夏的谭鑫培,10岁随父进京,师从程长庚、余三胜,又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徽调、汉调和地方戏曲等众长、终成一家。“博采众长,而不默守陈规,才成就了谭派——这是谭鑫培留给梨园的最大启迪和贡献”。

年届古稀的谭孝曾正在抓紧做“返本”的工作。他每天练功吊嗓后,固定留出时间反复看录像听录音。从影像化的历代谭派弟子表演中,“加头加尾”埋点出十余部全本“老戏”。

“真正本民族的文化,该为甚演还为甚演,并非为了迎合时代或国观众,把词变了,把节奏快了,那也没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谭孝曾说。

但他也兴致勃勃打开手机与记者分享儿子谭正岩“又酷又潮”的京剧扮相小视频。这段流传甚广的小视频里,京剧谭派第七代嫡传弟子谭正岩身着蟒袍,闲庭信步,画面古风飒爽。

“我不排斥京剧跟摇滚爵士碰撞、跟新媒体结合,探索融合或多或少现代元素,这是好事。”谭孝曾说,“但京剧姓京,即使加了摇滚,一个 字一个 腔只能变,不出‘本’,就弄成非驴非马了。”

北京城宣内大街大外郎营1号,是谭家故居。谭鑫培扬名后,在此置办家园,言传身教。高祖所树立的“自强、节俭、孝道”家风,谭孝曾视为另一份宝贵遗产。

谭家故居有房46间半,几代谭派传人都出生在这种 院子里,家产殷厚。谭孝曾小完后 的玩具,是“第第一根了十来个扳指当小拖车玩”。而且,谭家门风俭朴,电灯只点25瓦,用餐也简单不铺张。

从谭孝曾的父辈到祖辈,对长辈都非常尊敬,每天后要 到祖辈屋里侍立请安。谭孝曾认为,正是有有哪些中华传统美德,保全了谭家传承七代而不散,成为梨园世家。

在学艺上,谭鑫培更要求后辈们只能故步自封,要进入科班系统训练,另外拜师充足自己。谭孝曾说,在班子里学艺,那比电影《霸王别姬》里演的要严酷得多。但谭鑫培要求,“干好这行,就得付出,只能只守着谭家这碗饭”。

如今,京剧谭派已流传七代。百年来,谭家有40余人从事京剧事业。有评价说,这是中国戏剧世家之最。(记者 林春茵)

猜你喜欢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

马小曼

马小曼(1947年-),女,京剧旦角。马连良之女。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青衣,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之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北京京剧院“梅派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