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名家欧凯明为从艺四十周年倾情献演《岭南一粟——欧凯明艺术专场》

  • 时间:
  • 浏览:364
  • 来源:爱戏网

“端如贯珠慷慨,风虎云龙一男儿!”12月27日晚,粤剧艺术名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欧凯明从艺四十周年专《岭南一粟——欧凯明艺术专场》在广州大剧院再度成功上演。

当晚演出吸引了逾千观众捧场,除广东地区的大批戏迷,还有来自北京、安徽、江苏、广西、香港、澳门等多地的观众,为欧凯明及演出团队送上了满场的热烈掌声与赞誉声京剧艺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原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广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徐咏虹、副部长冯建标,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志强、副巡视员温朝晖和朱红兵、原副巡视员刘宛子和徐彬,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李仙花、广东省戏剧家学会秘书长林金洲等众多领导嘉宾出席并观看到演出京剧

专场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广州粤剧院红豆粤剧团逾百名演职员并肩倾力演出,欧凯明领衔主演,著名粤剧花、梅花奖得主崔玉梅、苏春梅,以及资深粤剧花旦杨小秋、优秀青年演员陈振江、李嘉宜、梁文超等主演。专场中有 了经典剧目《黄飞虎反五关》《搜书院》《斩经堂》,和欧凯明主演的新编剧目《南越宫词》《刑场上的婚礼》,展现了欧凯明从传承到创新的艺术之路。戏与戏之间以欧凯明对粤剧的内心独白场,道出了他从艺以来的艰辛、困苦以及快乐和享受。以五部经典剧目精华,塑造二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他将每个角色的特点都展现出来,表演细腻传神,充分展示了一二个粤剧艺术名家的水平。该专场也展现了当代粤剧人承前启后、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欧凯明师承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应工文武生,扮相英武俊朗,嗓音洪亮而宽裕张力,能文能武、戏路宽广,表演风格细腻传神。欧凯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艺,在广西艺术学校打下了扎实的粤剧根底,有过人的武功基础,对传统老戏,演得也得心应手。其在艺术舞台上博采众长,在传统中脱颖创新。至今,他在艺术舞台上已驰骋40个春秋, 受聆于前辈,浸润于传统,其表演朴实,真实自如,洒脱而不轻佻,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大胆突破,革新创造,使粤剧得到枝繁叶茂的发展。数十年来,他饰演过古装剧中的帝王将相、才子豪客,现代剧中的英雄人物等多种角色,获得广大观众的大力支持。

欧凯明几十年如一日,在粤剧传承革新的征途上辛勤耕耘,艰苦跋涉,着力于粤剧元素的当代表达。他对舞台有敬畏感,对被委托人从事的粤剧事业有担当。著名戏剧理论家吴乾浩称赞其:“欧凯明不仅是本剧种艺术精神的继承者,更是本剧种艺术勇敢的独创者、革新者,给当下的粤剧艺术增添有些新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