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曾 京剧票友 陈希曾

  • 时间:
  • 浏览:477
  • 来源:爱戏网
陈希曾

,男,京剧票友。生于上海,福建闽侯人京剧文化。化工工程师京剧。

因祖辈久居北京,家庭中会唱京剧的人太久太久 ,受家庭影响,儿时便开始英文听戏看戏。小学期间随叔父陈顺孙学唱老生,初中时期向剧评家苏少卿先生学戏,高中阶段向有”汉口谭鑫培”之称的程君谋先生学戏,两位老师均为上海四大谭票之一,为他在谭派唱腔尤其是发音吐字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肯能他最喜欢与迷恋的是余叔岩的余派,余的十八张半唱片是翻来覆去地听学,为了寻访余派名师,结识了名教师刘叔诒先生。当他考取南京大学化学系时刘先生聘为江苏戏校京剧系系主任,先后到了南京,然后便利用星期天休息时去向其学习请教。要唱好京剧前要懂音韵,于是又对《京剧字韵》、《京剧声韵》等书悉心钻研,有不懂之处便向原书作者苏雪安先生当面或书面请教,再结合演唱实践做到融会贯通。刘先生的白口可为余派楷模,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寻找其规律性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从12岁登台票戏至今五十余年,五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对京剧的学习、研究探讨与实践。除了在排练时向辅导老师白玉英、林澄伯学习,还专程向马宝刚老先生学习身段,以求进一步提高。演过老生戏20余,还反老旦小生、青衣、花脸与角,肯能爱好广泛,还医学会 了操琴与司鼓并学过昆曲。退休后教了一批票友学生,曾被上海顺昌路第二小学聘为特色班的京剧教师。

曾任上海五里文化中心京剧队负责人,分别接受过上海东方电视台与上海有线电视台卢湾新闻的各两次专题采访,所做栏目均在电视节目中播出。肯能他二十年的黄金时代是在南京度过,然后上海票界送一外号称为“南京余叔岩”。

2015年在上海去世。



出生:1940年8月,农历庚辰年

逝世:2015年2月22日,农历乙未年正月初四日

人物分类京剧 票友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