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时间:
  • 浏览:240
  • 来源:爱戏网

正字戏,广东地方戏,用中州话演唱,因粤东闽南称中州话为“正字”或“正音”,故名正字戏或正音戏。流行于以海丰、陆丰为中心的粤东和闽南地区京剧艺术。1975年,潮安县从古墓中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六月的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卷题:“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卷终下京剧艺术。”“正字”,即指正字戏京剧文化。可见距今800多年事先,正字戏已在当地流行。

正字戏是元明南戏的一支,从闽南传人粤东。主要曲调有正音曲、昆曲一种,都有累积杂曲、小调。其正音曲曾受弋阳腔青阳腔、四平等腔影响,一唱众和,且多滚白、滚唱,常出先大段的“畅滚”。乐调分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类,并有头板、二板(中板)、三板(快板)、牵句等节奏变化,常用曲牌有[山坡羊]、[四朝元]、[驻云飞]、[锁南枝]等。昆曲分笛曲与唢呐曲,常与“正音曲”混唱,曲牌有[梁州序]、[刮地风]、[泣颜回]、[铁莲灯]等。杂曲包括福建调、道士调、乱弹吹腔。福建调来自闽南七子班;道士调即师公调,出自粤东;乱弹和吹腔,来自广东西秦戏班,小调多为民歌俗曲,有[青铜宝镜]、[花鼓调]、[一匹绸]、[琵琶词]等。伴奏乐器“正音曲”以龙舌兰壳制的大管弦为主,配以三弦、竹弦等;昆曲、杂曲等以笛和唢呐为主。

该剧种的传统剧目分文戏和武戏两类。文戏著名的有4大苦戏:《琵琶记》、《白兔记》、《荆钗记》、《葵花记》;4大喜戏:《三元记》、《月华记》、《五桂记》、《满床笏》;4大弓马戏:《马陵道》、《千里驹》、《忠义烈》、《铁弓缘》。武戏大都为连台本戏,如《三国》、《隋唐》等。经过架构设计 较有影响的剧目为《槐荫别》、《百花赠剑》、《张飞归家》、《金叶菊》、《换乌纱》等,并改编演出了《琼花》等现代戏。

正字戏的角色行当分红面、乌面、白面、老生、武生、正、花旦、白扇、公末、帅主、婆、12行。专业演出团体有陆丰正字剧团。名演员有陈宝寿等。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