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时间:
  • 浏览:159
  • 来源:爱戏网

时间:2019-01-27 点击: 关键词:

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拉后腔”“拉花腔”等。据《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记述: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京剧。当时,县城东门演唱肘鼓子(亦称周鼓子)的武氏兄弟和滕县花鼓艺人安德友、高二伙同四句腔艺人八戒,常到东郭镇的苏楼演唱,与当地通晓音律、酷爱文艺的苏门秀才一起切磋,借鉴柳子戏的“山坡羊”、“耍孩”以及境内的“溜山腔”、“拉纤号子”等民间小调演变而成京剧。并根据画上的琵琶仿发明者者柳叶琴(俗称土琵琶),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京剧文化。从此,广泛传开,形成了早期的柳琴调——拉魂腔。

本文《柳琴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地址:https://www.aixi55.com/xiju/zhishi/805.html

上一篇:吕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下一篇:五音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戏曲知识新闻

  • 淮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大平调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丝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枣梆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岳西高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猜你喜欢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

马小曼

马小曼(1947年-),女,京剧旦角。马连良之女。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青衣,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之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北京京剧院“梅派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