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艺术团三出名戏一次听个够

  • 时间:
  • 浏览:11
  • 来源:爱戏网

9月4日晚,在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的小剧场内,来自福田区梨园艺术团的演员们先后为观众表演了三出豫剧经典桥段。在当晚的表演中,崔莺莺、花木兰、白素贞和许仙等众多经典形象纷纷被搬上舞台,耳熟能详的故事配上演员丰富感染力的表演,博得台下观众阵阵叫好声京剧

三出名戏一次听个够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之一,但会 我想要在深圳听豫剧,没人找梨园艺术团就对了京剧文化。梨园艺术团成立于1507年,是一家民间文艺社团,团内多数成员为河南人,但会 以唱豫剧见长京剧艺术。梨园艺术团团长何淑琴告诉记者,宝安区是河南人聚集的大区,她们老要想来宝安为河南老乡唱一场,苦于没人但会 ,这次借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举办“周剧场”豫剧折子戏专场演出,梨园艺术团终于登上了宝安的小剧场。

为了能给宝安的豫剧迷提供一次难忘的演出,梨园艺术团选择了常香玉大师的代表剧目进行展演。常香玉是豫剧的表演艺术家,由她表演的多出剧目都是豫剧迷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其中《花木兰》“替父从军”、《白蛇传》“断桥”、《西厢记》“红娘”三出折子戏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何淑琴说,剧团都是但会 原创剧目,但考虑到这三出折子戏传唱度高,故事我们 歌词 也都熟悉,观众更容易接受,便决定最终表演这三出名戏名段。你造,当天的演出反响很好,台下但会 豫剧迷都大呼过瘾。有点硬是《花木兰》那一场戏,演员字正腔圆、韵味醇厚,配合着细腻鲜明的表演,将花木兰替父从军前的种种挣扎与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排练另另另有4个月 首演花木兰

扮演花木兰的盛书平原来在河南便是一名豫剧演员,后来 南下深圳做了公司主管,原来以为在深圳但会 没人但会 再唱豫剧了,没想到她却遇到了“伯乐”何淑琴,并加入了梨园艺术团,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豫剧演出。“平常上班没人时间,只能利用周末的半个月休息时间进行排练。”盛书平说,她后来 没人演过《花木兰》,这次演出是但会 何团长的极力邀请,对她被委托人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与盛书平的谦虚形成对比的是何淑琴对她的大加赞赏,“某种戏只能她能演,盛书平原来是专业的豫剧演员,当初选定要演《花木兰》我就指定要她来演。”何淑琴说。

何淑琴没人笃定地选择盛书平并都是但会 演员演得不好,要是花木兰某种角色不言而喻难演。花木兰的女装扮相要唱角,这点与盛书平的角色定位相符,但中后段有统统花木兰与父亲花孤的“剑术比拼”,后段又要换男装转唱小生,无论是表演难度还是演唱技巧对演员都是一另另有4个极大的挑战,而盛书平完成得非常好,表演细致入微、个性鲜明,演唱也将旦角、小生鲜明区分开来,将花木兰不输男儿的气概表现得入木三分。

完美的演出自然与后来 认真的练习分不开,为了演好《花木兰》,演员们利用周末时间排练了另另另有4个月,从最刚开始的背词、练唱到走场、响排,我们 歌词 没人一人马虎。“不言而喻我们 歌词 是业余剧团,但会 我们 歌词 对豫剧都是很大的热情,希望通过演出让更多人喜欢豫剧。”团长何淑琴说。

起源于民 奉献于民

梨园艺术团自1507年成立至今已有10年,最刚开始剧团的主要演员都是但会 豫剧爱好者。何淑琴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她在荔枝公园看多一批豫剧迷自发组织演唱时的感动,当时但会 退休的何淑琴问:“我们 歌词 有没人兴趣组织个艺术团?”就原来,在何淑琴的牵头下,梨园艺术团应运而生,从最初的20几人发展到如今的150多人。在但会 演出获奖后,梨园艺术团也刚开始有了名气,在深圳各地刚开始演出,宣传传统戏曲,但我们 歌词 始终没人忘记荔枝公园的小舞台。现如今,每逢周末,艺术团后能 在公园里给市民们唱戏。

据何淑琴绍,剧团内的大部分演员都是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但会 乐队的伴奏老师年纪但会 更大,而何淑琴被委托人但会 77岁高龄,演出当天她还是从医院被儿子接出来的,何淑琴说:“准备了没人久的演出,我缘何能不来?”

梨园艺术团发源于民间也造福于基层,成立以来但会 深入深圳各区进行了百余场演出,梨园艺术团把这次在宝安的演出也看成是播撒传统戏曲文化种子的惠民服务,力争打造精品。

本次2016年度深圳市“周末剧场”豫剧折子戏专场演出是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专项资助的文化品牌,由市文体旅游局主办、福田区梨园艺术团承办的。

宝安日报记者 杨文静/文 郭航/图

豫剧简介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产生于明末清初。但会 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之一,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豫剧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的流行地区很广,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台湾都是豫剧团,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1150多个,如三国戏、包公戏、杨家将戏等。豫剧的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等。豫剧以唱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具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显示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梨园艺术团演员表演豫剧《花木兰》选段“替父从军”。

巩雪琴(左)饰演的红娘与陈欣荣饰演的崔莺莺。

盛书平饰演花木兰。

猜你喜欢

京剧文化世界

如果您对中国传统艺术怀有好奇心,推荐您访问“京剧文化世界”(https://www.aixiw.com/peking-opera/index.html),一个以多语种形式呈现的

2025-11-12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