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老腔皮影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时间:
  • 浏览:396
  • 来源:爱戏网

老腔皮影戏被一点专家认为是中国各类影戏的鼻祖。806年2月,华阴老腔被取舍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

老腔皮影戏源于华阴市(1990年前为华阴县),流行于渭南市各区、县及山西运城市、河南三门峡市相邻的黄河金三角地区京剧。

老腔是皮影戏最早的唱腔,可能她在华阴、华县一带形成时间较早,与很久形成的碗碗腔(时腔)相比,显得古朴粗犷,故称老腔。关于老腔的得名,另还有一点的说法。

老腔的特点:一是唱腔豪放激昂,铿锵有力,具有阳刚雄浑的韵致;二是演中时常再次出先呐喊助威,帮唱(拉坡)的唱法,或者,被称为“满台吼”;三是在双方对打及紧要时刻,用惊堂木击板伴奏,以增强气氛。当地当当我们 都都当当我们 都都 形象地说:“拉坡号子冲破天,枣木一击鬼神惊。” 皮影戏一般没法固定的演出所和时间,大前会 在传统节日期间或集市庙会、农家的红白喜事时应邀演出。老腔皮影戏的剧目以古代军事题材和神话传说居多,据说有二百多个,其中以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唐宋时期的剧目占的比例较大,常演的剧目有《临潼斗宝》、《神亭岭》、《借赵云》、《三战吕布》、《三气周瑜》、《取四郡》、《五路伐蜀》、《征南》、《征北》、《征东》、《征西》等。另外还有反映民间活趣事和纯武打的剧目。 老腔角色分配:

前声:除主唱外,必须演奏月琴、板鼓、堂鼓、手锣、引锣等;

签手:也叫“捉签子”、“栏门的”,主要操作皮影,开演前打开场时必须负责小铰子;

上档:除演奏板胡外,必须负责大铰子、长号等;

后槽:负责梆子,铜碗,马锣,钩锣等;

下档:即副签手,根据剧情的必须,分类整理皮影、敲击惊木等。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