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布依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时间:
  • 浏览:13
  • 来源:爱戏网

“布依戏”原称“土戏”。布依语称“谷艺”,系少数民族戏曲剧种,流行于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区,迄今已3000多年京剧。曲调有长调,扮官调、二黄二六等京剧艺术。伴奏以特制的尖子胡琴、朴子胡琴、短箫等布依族民间乐器为主,兼用大锣、钹等。表演艺术有独特风格。传统剧目有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和取材于民间传说。剧目分正剧杂剧两大类,前者多系汉族地区流传的历史故事戏。如《琵琶记》、《玉堂春》、《乾隆马寨兴》等;后者则取材于民族民间故事,如《四接亲》、《一女嫁多夫》等。正戏道白多用汉语,唱段用布依语,杂戏则唱、白皆用布依语。布依戏虽吸收了汉族戏曲的部分表演程式,但仍具有本民族的特色。音乐曲调由“八音坐弹”发展而来,有[正调]、[长调]、[京调]、[起落调]、[翻演调]、[马倒铃]、[八普调]、[反调]、[二黄]、[二六]等。主要伴奏乐器为尖子胡琴(公琴·牛骨胡)和朴子胡琴(母琴·葫芦胡)配以笛、短箫、木叶和三弦、琵琶、月琴等,打击乐器有大锣、大钹、鼓、木鱼、包包锣、小马锣等。曲艺类的民族民间乐器中的二胡、勒浪、木叶演奏的曲调,旋律悠扬,委婉动听,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抒发爱情,陶冶情操,寄托思恋,传送绵绵情丝的表白最好的法子,是对本人人感慨的真情流露。

1984年经省、州文化主管部门民族戏曲汇报研究演后,在省、州戏剧专家、老师、专业剧戏工作者的大力协助、指导下分发改编了传统布依剧目《罗细杏》,抽调县实物分戏队的农民演员进行排练,先后在省、州作汇报、研究演出。同年11月赴云南省昆明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戏剧观摩录像演出”;11月19日在昆明军区影剧院登台演出,《罗》剧首次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剧目”奖,授予“孔雀杯奖”杯。演出开始英语 英语 后,于11月21日晚云南省艺术研究所专门邀请部分戏剧界的元老、专家学者为布依戏《罗细杏》召开了座谈会。11月23日下午,刚在昆明成立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學會也组织了有中央和部分省区代表、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由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學會会长李超同志主持,对布依戏《罗细杏》和侗戏《丁郎龙女》两出民族戏进行座谈。至此,布依戏正式被国家认定为民族戏曲。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