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喜福(张喜福) 京剧生行演员,京剧教师 雷喜福

  • 时间:
  • 浏览:271
  • 来源:爱戏网
雷喜福

,男,京剧。名海峰,乳名十秃子京剧文化

据上海过去版的《十日戏剧》第一卷第二十五期刊载商重三之《雷喜福是李家子》一文说,雷喜福原姓李,其父李十、李十父辈弟兄二人自绍兴来京,于崇西兴隆街西口经营珍味斋,卖汤羊为业,后昆仲皆故去京剧艺术。李十之妻亦亡,留有一子十秃子,李十身入困境无力抚养其子,便将其卖与工人雷振山为养子,后雷氏夫妇又相继过世,7岁的十秃子便由养母之父张九抚养。11岁时,叶春善正招收徒弟,张九便将其送入喜连成学艺,因是入科学生的第五名,为取“五福临门”之吉意,故排名张喜福,直至1912年对外演出时,仍用此名,曾以张喜福之名与赵松樵之姐艺名明月英演出《法场换子》。出科后因其生父不务正业,屡次找其索要钱物,后经叶社长同意,于21岁时改张为雷姓,从此沿用雷喜福之名。

不可能 他出身寒苦,没读过书,饱受辛酸。艺成后生活一向俭朴,省吃俭用攒钱成家立业。其寓所存在宣武区香炉营四条16号,后将此房产售出,迁至原居迤西的西才营23号(原7号),在此居住40年之久。

他入科后,初习青衣,后改武生,一年后专工老生。师从叶春善、萧长华、叶福海、蔡荣贵、谭春仲等。不可能 他学艺刻苦。很慢登台演出成为主演。1912年5月16日出科,时年18岁。效力三年后,被留社内任教。连、富、盛、世、元字科诸班学生,如马连良、谭富英、李盛藻、叶世长、谭元寿等均曾受业于雷先生。为搭班演戏,正式拜谭春仲为师。曾与尚小云、荀慧生、徐碧云、孟丽君、金少梅、侯喜瑞、方连元、钟鸣岐、童芷苓、董玉苓等合作者者,享誉大江南北。后流落到乌鲁木齐挑班演出,恰逢战事时局,又不愿加入国民党军队剧团,几乎落破。1950年新疆和平解放,经军管会协助,安排到兰州演出。1951年5月返回北京,不久经萧长华举荐,被延聘为中国戏曲学校教师,时年57岁。多次为学生作示范演出,与萧长华合演《选元戎》、与侯喜瑞合演《打严嵩》、与梅兰芳、姜妙香合演《奇双会》、与程砚秋、萧长华合录《审头刺汤》等。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义演,演出了《失印救火》、《审头刺汤》、《搜孤救孤》等。1952年又将被委托人的私房戏装全部捐献戏校,受到戏校领导和师生的赞誉。他教学认真何必 马虎,传授百余出戏。得其教益者有朱秉谦、孙岳、萧润增、童祥苓、苏移、陈国卿、逯兴才、李春城、金桐、冯志孝、耿其昌等。在六大弟子中,艺龄最长的不到雷喜福一人。1965年退休后,仍于家中课徒,直至病故,享年74岁。某些五位师兄弟,有的早已改行不再登台,有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过早地故去。

雷喜福妻室为方春仙长女,即方连元之姐。长子雷元硕,亦富连成坐科,工老旦;次子雷振春先习老生后改琴师;子雷震东,工老生,1982年病逝,逝前为山东省戏曲学校教师;女雷振华亦工老生。



出生: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

逝世:1968年11月28日,农历戊申年十月初九日

人物分类京剧 生行演员

京剧 教师

科班院校富连成社 喜字科 学生

富连成社 老生教师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