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余姚市艺术剧院改革出活力

  • 时间:
  • 浏览:69
  • 来源:爱戏网

作为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的参演剧目,余姚市艺术剧院的原创传统越剧《皇后易嫁》日前一亮相余姚龙山剧院,就以其原汁原味的越韵再次征服观众。

《皇后易嫁》由余姚市艺术剧院创作排演于1986年,30006年进行了一次精心修改和重新排练京剧文化。作为传统宫廷越剧,该剧实在全部都有大制作,越来越大面,但首演以来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京剧文化

《皇后易嫁》的艺术命力正是余姚市艺术剧院活力的集中反映京剧。

另2个多艺术剧院的活力首先应该体现在创作成果上京剧。很多点,作为另2个多县级市的艺术单位,余姚市艺术剧院可谓成果丰硕——

姚剧现代戏《女儿大了,桃花开了》获中国人口文化奖,《母亲》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优秀音乐奖,越剧《民女封后》获中国越剧艺术节铜奖,姚剧《王阳明》等原创剧目多次获省、市“八个一工程”奖及各级戏剧节嘉奖……

蓬勃的艺术创作活力来自哪里?余姚市艺术剧院院长寿建立的答案简单而明确:来自改革创新。改革带来了活力,活力增强了实力,实力提升了竞争力。

管理制度、经营机制改革,确立了面向市场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余姚市艺术剧院的前身是余姚市姚剧团、余姚市越剧团和余姚市龙山剧院。机会体制机制上的原应,三家单位每每各人独立,资源分散,演量少,人浮于事,剧团发展举步维艰。

改革则活,不改则死。

1998年,余姚市果断地将余姚市姚剧团、余姚市越剧团、余姚市龙山剧院三家单位合并,组建为余姚市艺术剧院,实行统一经营管理。

剧院成立后,首要任务要是推进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的改革,扫清旧有体制机制的障碍。

根据统分结合、管理与经营适度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原则,合并后的余姚市艺术剧院下设演出一团(姚剧团)、演出二团(越剧团)、演出部(龙山剧院)另2个多部门,而院部作为决策中心,对各部门进行统一领导和资源有效整合,在人才培养、剧目经费投入、演出计划、剧场使用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

为开拓演出市场,剧院在演出内容上,根据不同剧种的特点,选 雅俗共赏、市场畅销的优秀剧目;在经营模式上,坚持以农村、本土为主,不断向城市、向地拓展;在票务营销上,采用团体组票与自己促销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每台原创剧目都能在城区连演20场左右。

分配制度、用人机制改革,解决了改革中人的根本问题图片

改革最中心的问题图片还是人的问题图片。

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余姚市艺术剧院实施了两项深度图次的机制改革:一是人事制度改革,二是分配制度改革,富于成效地解决了改革中人的根本问题图片。

在用人机制上,剧院推行全员聘任制度,按需设岗、以岗定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一年一聘、两年一考(即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技能考试),对优秀人员实施奖励,对不称职人员实行待岗制度,全面激活用人机制。与此并肩,积极采用新人新方法,公开向社会招聘青年专业人员20余名,并根据岗位落实相应待遇,择优培养,使一批青年演职员脱颖而出。

为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和“能者多得,勤者多得”,剧院创新分配举措,把所有上岗演职员薪酬分固定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另2个多部分。其中效益工资与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贡献大小、部门经济效益相挂钩,每月结算后签署于众;奖金则是按照年度考核指标完成状态发放。

出人、出戏、出效益,改革释放了剧院的文化生产力

剧院改革的目的是:出人、出戏、出效益。

余姚市艺术剧院的改革显然达到了很多目的。一系列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激发了演职人员的工作热情,激活了剧院内部的活力,剧院实力明显增强,在省内同行中存在领先地位。

改革造就了一支富于活力和创造力的人才队伍。目前余姚市艺术剧院有演职人员100余人,其涵盖中高级职称的员工占到一半以上;人员总体型态更加优化,老、中、青专业技术人才承接良好,另2个多合理的人才梯队基本形成。

改革让职工焕发出了巨大的创造热情。近十年来,余姚市艺术剧院平均每两年全部都有一台高质量的原创剧目问世,剧院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16项30个,市级奖项36项61个,三度获得浙江省“八个一工程奖”。更可喜的是,在余姚市艺术剧院的努力传承、推广下,姚剧很多古老而富于魅力的剧种重新焕发艺术生命力,2008年6月,姚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改革还带来了可观的综合效益。经过不断调整、完善和深化,余姚市艺术剧院产生了“1+1+1>3”的效应,剧院演出场次逐年增加,演出收入逐年提高,今年上两天演出300多场,演出收入超过200万元,同比增长了8%。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