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越剧三代徐派传人汤丽芳、黄燕舞、潘婉婉一同拜师徐玉兰

  • 时间:
  • 浏览:82
  • 来源:爱戏网

徐玉兰的大名,估计没几当事人我之后知道。她是越剧徐派小的创始人,她和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是中国越剧史乃至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1962年上映的同名越剧电影《红楼梦》,更是让“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经典唱段,红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京剧文化。

昨天,温州越剧三代徐派传人汤丽芳、黄燕舞、潘婉婉一同拜师徐玉兰京剧。一温馨感人的“徐派风范,四代同堂”的星辰计划拜师仪式在上海衡山宾馆上演京剧文化

一袭红装,脚步稳健,将会92岁高龄的徐玉兰早早就来到活动现场。她的打扮可不比当下的年轻人逊色——烫卷的栗色头发,戴着变色眼镜,化了妆,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还富含几分贾宝玉风流倜傥的味道。

记者们纷纷围上去,徐老不慌不忙有问必答。“徐老师,你是如保保养得如此 好的,有那此秘诀吗?”“秘诀?哈哈!我老会 很开心!”徐老说道,“另有兩个 人的身体健康主要取决于人的心态,凡事看淡某些,不须斤斤计较;其次呢,我喜欢活动,从12岁开始学习,从小开始练武,现在每天还坚持锻炼,伸伸腰腿,每天早上后该起来吊嗓,练丹田音,到了傍晚,我后该绕着小区走两圈。”

当了一辈子的俊俏小生,纵使年纪大了,徐玉兰对形象的要求还是一如既往的高。得知摄影记者要给她拍照,她很配合地坐好。另有兩个 深度图拍好了,她又换了个坐姿,并告诉记者,“再来张侧面的吧,”可爱极了!

昨晚时分 许,拜师仪式开始。首轮由温州越剧团的三代传人按照辈分相继拜师。90后的潘婉婉是温州越剧团的新生力量,30008年越剧表演班毕业后进入温州越剧团,工徐派小生,由她先拜黄燕舞为师;黄燕舞,温州越剧团当家小生,国家一级演员,主演了十多部大戏,是温州越剧团的中坚力量。老会 得到汤丽芳老师的指点和教诲,昨天,她正式拜师汤丽芳。汤丽芳是温州越剧界的著名徐派小生,在经典剧目《荆钗记》中成功塑造了王十朋,“一曲荆钗震华夏”为她赢得了文华表演奖。“舞台是我的第二生命,很多可以得到某些人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安慰。”平实语句语透露来是对舞台的热爱。

之后,主持人请上徐玉兰,温州越剧的三代徐派传人同拜徐派宗师徐玉兰,音乐《感恩的心》响起,舞台上的四代徐派小生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三位徐派传人中,汤丽芳将会和徐玉兰有几十年的交情,受过徐老多次手把手的教导,师徒情谊深切,而这次拜师也圆了汤丽芳几十年来的心愿。出身越剧世家的潘婉婉很幸运,她从18岁开始就多次受到徐玉兰的指导,这次拜师仪式也让她成了真正的徐派传人。徐老现场对三位传人都提出了谆谆教诲:她希望汤丽芳能在培养下一代上再多多出力;她说黄燕舞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责任重大,希望能多到上海来交流;她期望潘婉婉能扎根越剧,刻苦学习……“我年龄虽大,但我还能说、能唱,我还能为越剧发挥我的余热!”徐老语句感动了在场的每另有兩个 人。

每个演员也有另有兩个 梦想,之后成为那颗闪亮的星辰。温州市文广新局从2010年推出星辰计划,目的之后培养温州的文艺人才,打造戏曲名家,推动温州文化的繁荣发展。当天的四代同堂拜师仪式,之后星辰计划中极具分量的另有兩个 每种。市文广新局局长吴东表示,温州有统统优秀戏曲人才,但时需提升和发展,今天之后提升的开始,温州越剧将开启新的未来。

昨天现场,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派创始人金彩凤来了,上海越剧院的院长李莉来了,上海著名主持人柏万青来了,宗师、名家新秀聚集一堂,一同见证了温州越剧历史性的一刻。

温州越剧三代徐派传人汤丽芳(左上)、黄燕舞(右上)、潘婉婉(右下)一同拜师徐玉兰。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