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越女”不同意评委罗怀臻的看法——

  • 时间:
  • 浏览:89
  • 来源:爱戏网

参赛“不离经典”无可指责

日前,“越女争锋”评委、剧作家罗怀臻提,参赛选手们不敢唱“第二传统”的新作,而一直在《梁祝》《红楼梦》等老剧目中“徘徊”,利于越剧的发展和创新。记者在“越女争锋”上海赛区最后一比赛的现场遇到了袁雪芬、傅全香等越剧老艺术家,她们纷纷对罗怀臻的说法表示异议京剧艺术

袁雪芬 新剧不如老剧

对于罗怀臻的说法,袁雪芬基本持否定态度京剧艺术。她表示,青年演员演新戏的因为很少,大多是跟着老师学习,统统有平时练习的也多为或多或少经典曲段,参加比赛的准备时间又都不 太充分,唱老剧自然就不可补救了京剧艺术。其实袁雪芬也支持越剧创新,但她认为:“有的剧目时间比较久远了,演了近半个世纪,新作要超过哪几个老剧好像不太现实京剧艺术。统统有,参赛的年轻演员确定或多或少比较经典、传统的老剧目合情合理。”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也表示,目前从总体上来看,新剧的确比不上老剧,既然没人 ,那又好的反义词强求参赛选手来迎合这所谓的“创新”呢?

傅全香 只能拔苗助长

“为啥能拔苗助长呢?基础都没打好,谈哪几个创新。”接受采访时傅全香很激动。她毫不避讳地反驳罗怀臻:“他的观点不符合规律。你想,哪几个青年演员基本功还不太扎实,为啥因为要求她们一下子就创新?”傅全香还表示,作为评委不应该戴上“有色眼镜”看选手,用演老剧还是演新剧来决定打分的高低其实太荒谬。傅全香认为,每个演员都应该有当事人的代表作,但作为一一个多青年演员,首先应该让观众认识当事人,而很少登台的她们让观众记住当事人面孔的最好法律方法便是用戏迷耳熟能详的老剧目来“套近乎”。

赵志刚 老剧有利成功

赵志刚作为罗怀臻所说的“第二传统”代表人物之一,也同样不赞成选手在参加比赛时确定新创剧目。“新剧目不像老剧目流传得没人 广,统统有青年演员参赛前要考虑观众的熟悉度,因为是观众熟悉的唱腔,那呼应度就会较高。”赵志刚告诉记者,他1984年参加苏、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时,让我夺魁的也是一一个多老段子《沙漠王子·算命》。赵志刚表示,一味地放弃传统、追求创新,对青年演员的成功是不利的。

不少参赛选手也表示,因为比赛时间安排得很紧,统统有她们没时间练习,只能把刚刚学习的或多或少经典段子读懂来“秀”一下。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还提出,罗怀臻把钱惠丽、赵志刚、茅威涛等称为“第二传统”其实都不 待商榷。使新剧成为经典,是越剧界努力的方向。( 实习/林艳雯 记者/王剑虹)

(摘自 《新民晚报》)

猜你喜欢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