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时间:
  • 浏览:177
  • 来源:爱戏网

时间:2019-01-27 点击: 关键词:

影子腔又称“灯调”或“梅花腔”,民间流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后经挖掘、派发、改革,于五十年代末搬上舞台,并正式定名为“陇南影子腔”。影子腔来源于西和、礼县一带,最早出显在清朝康熙年间京剧。它在原民间皮影戏、木偶戏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间小曲、鼓乐、说唱等形式,又借鉴秦腔川剧的很多特点,逐步闯定了风格独特、适宜山区演出的“山戏”影子腔京剧文化。解放后,陇南影子腔作为正式搬上舞台的新剧种,进行了少许的改革提高工作,创作了反映陇南农村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曾多次参加全省汇演,受到专家的好评。

本文《影子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地址:https://www.aixi55.com/xiju/zhishi/296.html

上一篇:陇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下一篇:青海藏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戏曲知识新闻

  • 衡阳湘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陕西老腔皮影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青海藏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高甲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龙江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猜你喜欢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

马小曼

马小曼(1947年-),女,京剧旦角。马连良之女。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青衣,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之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北京京剧院“梅派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