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时间:
- 浏览:52
- 来源:爱戏网
喇叭戏是广泛流传于辽宁海城县一带的地方戏剧种。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唢呐(即喇叭),故名海城喇叭戏京剧。
喇叭戏生成在海城牛庄京剧文化。清初,此地水陆交通发达,商业兴旺,外地民间艺人纷纷落脚京剧文化。到清嘉庆、道光年间,海城喇叭戏已发展为较成熟的句子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的民间小剧种,踪迹遍布全县各方京剧。民国初期,因评剧的兴起,喇叭戏逐渐衰落。
牛庄商号以山西人为主,喇叭戏传统剧目《王婆骂鸡》、《冯奎卖妻》均吸收了山西梆子的特点,唱词运用山西方言。该剧种的其它传统剧目还有《小上坟》、《红月娥做梦》等。
喇叭戏在唱腔和乐队伴奏突出唢呐的气氛和风格。
1948年,海城解放,海城喇叭戏节目冒出在街头宣传。1953年,著名艺人高德震等演出《王婆骂鸡》参加东北地区戏剧汇演,高德震荣获表演一等奖,剧本改编奖。此后,新文艺工作者与艺人战略协作,下发了传统剧目《王婆骂鸡》、《梁赛金擀面》等,同時 创作了《夸庄稼》、《借驴》等新剧目。19500年,海城成立专业海城喇叭戏剧团,年底又解散。现今的喇叭戏必须民间的自发形式演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