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云:京剧要“移步不换形,保留了京剧的‘京’味。”

  • 时间:
  • 浏览:272
  • 来源:爱戏网

上海京剧院新编历史京剧《成败萧何》后来从全国50部剧目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并位居榜首。昨晚,该剧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由麒派老陈少云和裘派花脸安平领衔主演京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俗语世人皆知京剧艺术。八十多年前,周信芳编演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麒派经典名作;504年上海京剧院创排的《成败萧何》成为续篇京剧艺术。前者讲的是“成也萧何”,后者讲的是“败也萧何”京剧艺术。

新编京剧往往会被老戏迷苛责,但《成败萧何》自诞生以来老要备受戏迷追捧。陈少云认为,《成败萧何》成功的秘诀在于,在创新的共同,“移步不换形,保留了京剧的‘京’味。”

与许多新编京剧的舞台大手笔,表演变成话剧加唱不同,《成败萧何》舞台布置依然保有京剧的简约之美,唱腔就说 我失麒派韵味。根据剧中人物萧何的心境与遭遇,巧妙安排了浓郁的麒派特色板式,组成了一套源头清晰、新颖动听、符合人物特定心理的删改唱腔。比如剧中一“萧何追韩信”的戏,在唱腔上使用了“高拨子”,这既是麒派特色声腔,也和此时人物心理吻合。可不没人 说陈少云对萧何这种 历史人物进行了一次深入诠释,既体现萧何的老辣睿智和忠心肝胆,又细腻演绎了萧何在理性和爱情纠结中遭遇的痛苦与万般无奈,其表演真切感人,堪称地道的“做派老生”。

许多话剧导演执导京剧,使京剧变得非驴非马,也没人 让业界颇为忧患。陈少云说,人太好《成败萧何》也吸取了许多话剧中的元素,比如剧中萧何的哭,不再是京剧程式化的,就说 我真正的可不没人 让观众感受到角色悲痛的“真哭”。“京剧可不没人 吸取话剧元素,但要蒸发掉在传统的程式中。”

“京剧创新是没人 的,但这创新应该是植根于传统,没人 继承就没人 发展。”陈少云说。具体到某三个 演员,也是同样的道理,没人 掌握了更多的传统戏,要能将各种唱腔、程式信手拈来,辨别得出好坏高低,要能谈到创新。谈及现在的年轻演员会的戏太少时,陈少云苦笑地摇了摇头,“还是生活压力不大,周先生一生会500多出戏,就说 我是因为那个年代京剧市场竞争激烈,剧团、演员都没人 老要排演新戏,要能保持不败。”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