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谚语,记住了、保你唱得好!

  • 时间:
  • 浏览:482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谚语
  • 要想唱好,学会拐弯抹角。  

    唱得好,全仗巧。

    慢听味,快听字,音正腔圆真够劲儿。

    词句准,不掉板,吐字清,不连线。

    山三四十分不开,老乡保准不明白。

    甩腔憋足劲儿,给个知会儿闪个神儿。

    边儿是边儿,楞儿是楞儿,拖泥带水唱白扔。

    慢唱似流水,快唱像咬豆。

    唱词连片儿, 甩腔到段儿。

    板头好,嘴像铡刀切草,起落蹲摔,样样出巧。

    快唱忌板板黑,慢唱忌板板堆。

    掰瓜露籽,送音到耳。

    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唱快的,心别慌;

    唱慢的,心别闲;快如爆豆,慢如滴油,

    不紧不慢似水流。

    词熟才能生巧。唱玩艺儿走味,好比熊头(皮球)冒气。

    该少唱,唱一句不少;该多唱,唱百句不多。

    唢呐要当帮架,不是跟演员打架。

    拉弦的跟着演员走,托腔保调是好手。

    弦裹音,听不真,不要音包字,不要句句跟。

    气出丹田,字正腔圆。

    心中有点儿,张嘴有板儿。

    四声字音唱不准,发声吐字必含混。

    吐字归音,句句听真。

    吐字不真,如钝刀杀人。

    字是骨头韵是肉,板是师傅。

    字要重,腔要轻;字要刚,腔要柔。

    紧唱字儿,慢唱味儿,不紧不慢要唱劲儿。

    唱的好,味难拿。

    声明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作者;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