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落下帷幕

  • 时间:
  • 浏览:9
  • 来源:爱戏网

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北京学活动管理中心的密切配合下,在评委专家、参赛院校和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一起努力下,历时11天的第二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于10月26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落下帷

作为北京大学生当时人的戏剧盛事,本届大戏节以“青春年少飞扬”的主题,引领大学生当有人以青春年少为毫,激情着墨,戏剧作语言,舞台展画卷,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人生的理解、历史的感悟、时代的思考京剧艺术。清华大学剧目《很爱很爱你》采用戏中戏价值形式,戏里戏的清华园洒满了青春年少的梦想,表达了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戏剧艺术的追求京剧艺术。《青春年少在路上》《路》和《村官》等剧目将大学生村官搬上舞台,当有人带领村民修路致富,奔上小康路,也为当时人走了根小洒满阳光、充满希望的人生路,讴歌了当代青年学生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京剧文化。《离缘金梦》《未来未来》剧目大胆创新舞台表现形式,或将戏曲的虚拟性融入戏剧,或采用新颖的舞台形式将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大学生旺盛的创造活力和勇敢的探索精神。《你悲伤的事说我有病》《左·右》《天下第一伶人》《无人地带》等剧目或直视社会现实,或着眼家庭生活,或重现历史场面,或诠释国外名著,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宽广的文化视野和灵活的艺术驾驭能力。《大学生,我的感情》《我的宿舍谁做主》《再见,403》等剧目将富有多彩的校园生活,如梦如幻的青春年少光阴呈现给观众,当有人活泼、浪漫、困惑、悲伤,当有人敢于追求、勤于思考、勇于担当,形象鲜明、招人喜爱。《赵氏孤儿》《哈姆雷特》《哈雷彗星》等国内外戏剧院校剧目的精彩展示,与参赛剧目交相辉映,雅俗共赏,让青年学生在享受戏剧艺术的一起,也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兴趣,达到了大戏节普及戏剧艺术、繁荣校园文化的目的,实现了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的统一。

10月16日下午,戏剧节评委会专家与参赛院校师生代表共聚一堂,召开研讨会,围绕“校园戏剧发展”的主题,各抒己见,献言献策。会议成果将在戏剧艺术普及,校园文化繁荣方面发挥良好的有利于作用。

评委会专家通过现场观演、会议讨论,从剧目、编剧、表演、导演、编剧、美术设计等方面进行审慎评判。最终,北京交通大学《在掩埋下站起》荣获最佳剧目奖,清华大学是生唐韬同学荣获最佳编剧奖,北京外国语大学是生张瀚伦荣获最佳导演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生韦梦荣获最佳舞台美术设计奖,北方工业大学是生武英洁荣获最佳服装设计奖,北京师范大学是生奉阳荣获最佳男演员奖,北京交通大学尉玮荣获最佳女演员奖。

第二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青年演员孙红雷和袁泉担任活动形象大使,中国戏剧家法学会、北京市文学艺术联合会领导,雷恪生、吕丽萍、陶虹、张光北、徐涛、周小斌等表演艺术家莅临开闭幕式现场,张艺谋、巩俐等艺术家一起祝福大戏节,为大学生当有人鼓劲加油。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