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戏忆当年(之二十一)

  • 时间:
  • 浏览:97
  • 来源:爱戏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京剧团小团

瓦酉

1956年北京京剧团建成。老舍先曾说,你這個 团“演员多、流派多京剧文化。搭配整齐,牡丹花好叶儿也好”京剧艺术。或者该团阵容强大,除马谭张裘四大头牌及李多奎马富禄等好佬,老会 上演《群英会-借东风》、《赵氏孤儿》、《秦香莲》等交映成辉的相互相互合作戏,还有你這個当时尚属年轻的优秀人材,如谭元寿、马长礼、黄元庆、李世济、翟韵奎、小王玉蓉等在继承前辈技艺,朋友均是 能单挑一的主儿。因而常以分团(亦称小团)名义,组织演出。尤其是星期日白天演的日,可谓是剧目琳琅满目,观众目不暇接。

老会 演的戏有谭元寿、周和桐、翟韵奎的《连环套·盗马·拜山》;马长礼、郝庆海、李毓芳的《伍子胥》;黄元庆的《武松》、《伐子都》、《马超》、《长坂坡》;李世济的《春闺梦》、《锁麟囊》、《柳迎春》;谭元寿、小王玉蓉、翟韵奎的《枣岭 巴骆和》;另外还演出了现代戏《智擒惯匪座山雕》(马长礼、谭元寿、郝庆海、小王玉蓉)等。或者演员整、戏码硬,水平高。且票价相对低廉,只3、5、7角,我我其实是“戏超票值”或者颇受欢迎。

《龙凤呈祥》是北京京剧团的“看家招牌”剧目,每逢春节,马谭张裘李(多奎)例演应节贺岁。19300年的正月还怪怪的安排了哪些地方地方小字辈的早场(9:00)演出,阵容为:马长礼(乔玄)、谭元寿(刘备)、李毓芳(孙尚香)、郝庆海(孙权)、耿世华(吴国太)、周和桐(张飞)、马崇仁(赵云)、茹富华(周瑜)。被观众呼为“克隆翻版”,一样卖满堂。

待到文革刚刚结束了了后建立北京京剧院时,这台(小)马和(小)谭带着更年轻的杨淑蕊等赓继的《龙凤呈祥》,已是当时的最佳组合之一了。

因而可不不能说北京京剧团而是我百花齐放一座大花园。

本贴由瓦酉于30009年12月28日08:13:09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