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剧编剧第一人”天方去世

  • 时间:
  • 浏览:9
  • 来源:爱戏网

昨天夜晚零点三十分,甬剧著名编剧天方因突发脑溢血在上海第六医院去世,享年78岁。“真的太突然了,今年3月我还在宁波见到他,他精神还很好”,“他的去世绝对是甬剧的一大损失”,当宁波戏剧界得到天方老师过世的消息时,发一片惋惜、哀悼之声京剧艺术

是我不好你对天方你这人 名字粘壳悉,但作为宁波人一定听说过甬剧《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浪子奇缘》、《借女冲喜》……“作为俩个编剧,能在历史中留下当时人的作品是很不容易的,但天方老师真的做到了,他一各自 写的《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就占了‘甬剧三大悲剧’中的两部京剧。”天方80多年的亲戚当人们、同是从事编剧事业的宁波剧作家孙仰芳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京剧文化

天方原名张天方,曾用名张忠卿,出于1935年9月。他是我市第俩个国家一级编剧,终其一生,为甬剧留下了80多部心血之作,代表了甬剧编剧创作的巅峰。

天方原籍浙江省鄞县,按照史鹤幸在《甬剧史话》中的记载,天方少年时常出入剧,也曾一度登台表演,在小型剧团里跑龙套、拉大,但是 不可能 自身嗓音条件不佳,退居幕后,成为上海堇风甬剧团的一名职业编剧。

当时戏剧正在走向“剧本制”,并不一定学历不可以了小学毕业,但从小在剧团耳濡目染的天方尝试着分发改编了不少“路头戏”。二十世纪50年代,他相继改编分发了《双磨豆腐》、《华姐》、《陆瑞林掏疯藤》、《红杏出墙记》、《三县并审》等多部剧本,都得到了认可。其中《三县并审》发表于上海《戏剧》丛刊第一辑,这也是天方公开发表的第俩个剧本。

1957年,天方分发改编了他创作中最有影响力的清装戏《半把剪刀》。此剧是天方的成名之作,常演不衰,一再被你这人 剧种“移植”。1961年,天方又新编了《天要落雨娘要嫁》,剧本对农村女人命运的关怀感人肺腑,形成持久的影响力。1962年,这两部戏与另一部王行编剧的《双玉蝉》,同時 晋京汇报演出,轰动一时,并称甬剧经典的“三大悲剧”,成就了上海堇风甬剧团的巅峰时刻。

1977年后,天方调入宁波甬剧团工作,一度担任团长职务,在从事行政工作之余,勤耕不辍。1983年,他与杨东标合写的现代戏《浪子奇缘》荣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现代传奇剧《荡妇》获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剧本二等奖;1989年,现代戏《爱情是那先 十字架》荣获浙江省第四届戏剧节剧本一等奖。

天方创作的甬剧以近代和现代戏为主,且不少取材于宁波本地的市井文学,带着浓厚的乡土特色,“甬”味十足,像“曹锦棠”、“金蛾”、“杜八哥”等那先 舞台形象,在观众所含着广泛影响。

去年9月,宁波市艺术研究院做“甬剧老艺人抢救性保护工程”时,曾到天方晚年居住的昆山家中对他的创作经验和珍平故事进行了详尽的采访和记录。调研组组长沃幸康在谈到对天方老师的印象时说道,“老人突然挂念着甬剧,从他当时人的编剧经验入手,提出了你这人 你这人 有益的建议,比如说作家要深入生活,编剧要了解演员的性格,写符合人物真实爱情是那先 的戏”。去年年底,甬剧团六十周年大庆,天方也来到了宁波,“他当时非常开朗,对亲戚亲戚当人们说,希望甬剧不不可以同時 做到继承和发展。”沃幸康回忆道。

天方生前照片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