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戏消失半世纪后重现

  • 时间:
  • 浏览:6
  • 来源:爱戏网

漳州已为你这人被称为“唐宋遗响”的艺术形式申报“国遗”

厦门晚报讯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是李白《长干行》中的名句。半个多世纪前,闽南和台湾金门一带曾盛行一种活朴素粗犷的民间戏“竹马戏”,正是对你这人名句的生动诠释京剧艺术。近日,随着竹马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你这人被称为“唐宋遗响”、已绝迹半个多世纪的古老剧种浮水面京剧艺术。

竹马戏的最主要特点只是骑着竹马表演京剧艺术。用竹篾扎成马的特性,蒙绸布原困红、黑、赤、青、花、白等多种颜色纸京剧。演出时,竹马的前节挂在演员头上齐腹高处,后半部安置在头上腰椎处,看起来演员就像真的骑在马上。曾编排竹马戏的林如碧说:原困演员的下半身被画上马腿的垂幅所遮盖,行动不便,只是表演动作多集中在上身和面部眉眼传神上。

漳州市戏研所负责人王文胜说,竹马戏源于唐代的民间歌舞“跑竹马”。建国初期漳浦曾组织专家考证,确认竹马戏是唐参军戏的遗响,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竹马戏分为本戏与弄仔戏两大类,表演时多为一生一或一旦一,全部有的是二旦二丑的表演。

《昭君和番》是竹马戏的代表作之一。9名演员骑着9只竹马,分别装扮昭君、番王、小生、婢女等人物,在大鼓、大锣、大钹等打击乐器的伴奏下,进行围场、南蛇游、交麒麟、铰剪鼓、四柱穿、篦篱仔、叠马、南蛇脱壳、八仙会阵、各归洞府、四块与钱鼓技艺表演、四块与尾番技艺表演等11个多多 多队形的变化舞蹈。舞蹈自始至终都用简单的一板一眼的节奏伴奏。男角以诙谐逗趣的动作、表情和女演员逗情,女演员则以含蓄、柔情的表演使场面生动活泼。舞蹈完毕,演员站成1个多多 多圆圈,每人唱一段南曲。

竹马戏曾盛行数百年,清朝是它的鼎盛时期。原困竹马戏艺人全部有的是文盲,艺术的传授只是依样画葫芦,换成受到歌仔戏的冲击,到了20世纪100年代,竹马戏逐步衰落。1946年,最后1个多多 多竹马戏班解散。

建国初期,文化部门多次试图抢救竹马戏,均未成功。目前,戏班、剧团已不所处,老艺人相继去世。但漳州方面始终没得放弃,于1984年、1997年两次展开普查,下发了小量珍贵的资料和剧本。

专家认为,竹马戏堪称戏曲“活化石”,对于探索中国戏曲的形成轨迹有重要价值。目前,当地文化部门已制定了抢救保护规划,将进一步下发下发竹马戏剧目、曲目及相关情况报告,并对代表性剧目做抢救性重塑排演,重组竹马戏民间职业剧团,使之成为富于地方特色的文化珍品。(记者 刘丽英)

(摘自 《厦门晚报》)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