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滩簧大戏《呆大烧香》下周二上海亮相

  • 时间:
  • 浏览:9
  • 来源:爱戏网

话说“滩簧”

宁波滩簧是甬剧的前身,与沪剧的前身本地滩簧、锡剧的前身无锡滩簧等同属滩簧亲戚亲戚朋友属。滩簧那我是清乾隆、嘉庆之际然后开始流行于苏浙一带的曲艺京剧。在当时坐唱曲艺风行南北的影响下,它是由南词说唱衍变而成的并不是代言体的坐唱形式京剧艺术

道光事先,昆曲由盛转衰,滩簧继起,并演化为以坐唱形式移植演唱昆曲剧目的“前滩”与以民歌小调演唱、滑稽风趣见长的“后滩”京剧艺术。滩簧种类繁多,多冠以地名京剧。

至清民初,戏曲蓬勃发展,各地的滩簧也相继仿效戏曲形式,改为化妆登台演出,继而演变甬剧、沪剧、姚剧苏剧等一系列江南戏曲剧种。

已阔别上海舞台两天 多世纪的宁波滩簧大戏《呆大烧香》将于本月24日亮相逸夫舞台。《呆大烧香》是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成立以来出品的首部大戏,保留了甬剧滩簧时期的艺术风格,除了由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主任,曾获得“梅花奖”、“白玉兰奖”等多项大奖的王锦文扮演女主角李秀贞之外,许多演员全是来自各民营甬剧团,因而这出戏也是宁波民间甬剧联盟第一次联合排演的大戏。

保留老味道

《呆大烧香》是甬剧滩簧戏早期影响比较大的剧目,是宁波滩簧“七十二小戏”中的一部,解放前曾在上海、宁波、舟山等地流行。解放后,许多这部戏的情节内容与时代不相符合,改剪平难度较大,一个劲搁置未演。这次由宁波著名剧作家王信厚改编的《呆大烧香》,随便说说沿用“呆大烧香”原剧名,但全剧对主题、人物、剧情形态学 等作了全新的创作构思。上加了原戏中粗俗琐碎的每种,使得整个剧的节奏清新明快。描绘了清末浙东农村的风土人情,保留了甬剧滩簧时期的艺术风格,情节风趣生动,语言生动活泼,“石骨铁硬”的老宁波发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最底层劳动大众的思想婚姻说说。

结局大团圆

《呆大烧香》讲述的是清末宁波农村青年张永林与邻家女李秀贞的一段婚姻说说故事,李秀贞因被财主之子相中,其母王夫人为阻挠亲事施计使李秀贞的养母将她送入庵堂为尼。张永林翻山越岭一路寻找心上人,最终在秋香庵相遇,却不料庵中师太原是李秀贞生母,李秀贞为了陪伴母亲不愿还俗,王夫人也来阻挠李秀贞还俗……相比那我的本子,新一版的《呆大烧香》对人物的构架和定位作了调整,最终给出了有三个白戏曲观众喜爱的大团圆结局。

汇集民营团

去年夏天成立的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是一家专门从事甬剧艺术研究、保护、传承、传播的专业性艺术科研机构,致力于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甬剧的深入研究和活态传承。一起去培训、扶持民营剧团,开展民间甬剧艺术的普及和提升。这次来沪的演出,除了《呆大烧香》还有一出甬剧《借妻》,《借妻》随便说说与王锦文的代表作《典妻》仅一字之差,却完全部全是两部作品。《借妻》也是一出传统甬剧,讲述书生李成龙为索要被周百万侵吞的家产,借奶哥张古董之妻沈赛花冒充当时人新娶的娘子,同往周家索取前妻留下的首饰盒的故事。两天 的演出汇集了当地民营甬剧团的多位优秀演员。除了王锦文之外,“呆大张永林”的扮演者钱后吟来自横溪小堇风甬剧团、“张古董”的扮演者史美福来自下应甬剧团、“周扒皮”扮演者周福财则来自姜山甬剧团,全是宁波甬剧民营剧团的中坚力量。

这种 天,王锦文带领“甬剧联盟单位”的演员们正在不断打磨《呆大烧香》和《借妻》有三个白剧目,力求以更完美的形象展现在上海观众转过身。王锦文说:“此次沪上天蟾逸夫演出,一来给上海的戏迷观众们带去宁波的乡音乡情、给上海观众拜年; 二来也是慰问工作、生活在上海的‘老宁波’、‘新宁波’,让亲戚亲戚朋友在上海不需要 感受到来自家乡的问候和祝福。”(记者 王剑虹)

(摘自 《新民晚报》)

猜你喜欢

京剧文化世界

如果您对中国传统艺术怀有好奇心,推荐您访问“京剧文化世界”(https://www.aixiw.com/peking-opera/index.html),一个以多语种形式呈现的

2025-11-12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