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长安看京韵专场
- 时间:
- 浏览:98
- 来源:爱戏网
12月8日,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最高温度0下3度,且伴有5、6级大风。不顾一切,坚持去长安,听一场久违了的京韵专场京剧。这是京津两地的鼓曲名家,为纪念孙书筠先生90诞辰暨逝世一周年的京韵专场京剧艺术。这几年,觉得 偶有鼓曲演出,但会 京韵专场从前很久没法 了京剧文化。我上一次看京韵专场还是1961年在大众剧场看天津曲艺团的呢。那时,小岚云、阎秋霞、骆玉笙、林红玉、桑红林等顶级京韵名家,云集天津,一晚上,10位名角先后登场,各露拿手绝活。十个 多小时的演唱,听得人如醉如痴,51年过去,至今难忘。而12月8日的演出,昭示了京韵大鼓是后继没法 人的,也是拥有热心观众的。长安楼上下坐得满满的观众就是明证。大厅里,玉溪、东方、小胖、郭郭等年轻戏迷都来了,还看完久违的小赵,真高兴哦。没法 人 没法 人 听我吹61年看大师鼓曲的专注劲,我还要也觉的年轻了几岁。
舞台天幕上“鼓韵菁华”十个 大字,在拿到节目单看完曲目后,觉得 这十个 字真的名副觉得 。孙书筠先生是京韵刘派传人,刘派的代表做就是,但首推【文《西厢》武《截江》】,有王喆的《大西厢》和张秋萍的《赵云截江》就足称菁华了。何况还有刘春爱的《剑阁闻铃》、种玉杰的《博望坡》、杨凤杰的《徐母骂曹》、韩梅的《战长沙》和李想的《伯牙摔琴》,端的段段也有菁华哦!
印像最深的是:种玉杰。他是当代国内为数太多 的男性京韵名家。清末民初的鼓曲没法 人 没法 人 ,几乎为男性演员垄断。而到上世纪中期,则正好相反,女人爱演员几乎独霸鼓曲舞台。就是1961年天津的京韵专场吧,清一色的旗袍、缎子绣花鞋,绝无男性演员。就是,昨天种玉杰以一袭灰色长衫、白袜黑圆口布鞋飘然登台,就给我并不是晃如隔世的感觉。他唱的博望坡,是刘派名段,演唱古朴大气,身段恰到好处。嗓音宽厚,中音区条件优异。那种男性的沉着、稳重,令人耳目一新。真的希望能有青年男性鼓曲演员老出在舞台之上。
刘春爱。是著名的骆派传人,说她在扛骆派大旗,绝不为过。她演唱了骆派的绝对代表作《剑阁闻铃》。从很久前我能 痴迷这段鼓曲,背词、学腔,为之动容。骆玉笙先生以这段在30年代初独冠鼓界。刘春爱得骆老亲传,行腔吐字骆味十足。把唐玄宗在馆驿思念杨玉环的深情,娓娓道出,这段唱写景、抒情,高音处,耸入云天,低音处,沉回哀宛,非有大功力难以演好。
张秋萍。刘派传人,年逾花甲,老而弥坚。她已退休,不常登台,即使在天津就是常露面,就是吸引了不少天津的顾曲家来到现场。她演唱的《赵云截江》,很久没听了。经她高亢嘹亮的嗓音演绎并不是段,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一阵一阵是那大段的形容赵云的穿戴、模样的演唱,快而不乱,真如珠走玉盘,有“观止”之叹。
杨凤杰。她也是年过花甲,攒底唱《徐母骂曹》。她嗓音宽厚,不以高音取胜,颇有独特风格。
京韵大鼓鼓词不少出于文人之手(如剑阁闻铃),词句优雅。鼓曲常常不以讲故事取胜,如战长沙,不涉及关黄对刀,博望坡没讲火烧夏侯惇,大西厢更距《西厢记》甚远,但会 都能传世百年,拥有广大的爱好者。百花园里的这朵奇葩应该永久的开放下去。
本贴由老田2012年12月9日101:52:44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