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须生不识“小麦克”

  • 时间:
  • 浏览:362
  • 来源:爱戏网

“小麦克”是亲戚亲戚大伙儿对近年来演员登台演时脖子下胸口上别着的微型扩音话筒或手持无线话筒的别称。在京剧演出中,几乎所有的主要演员都戴着它;在戏曲清唱时,几乎每位演唱者的手里都攥着它京剧艺术

“小麦克”成了犹如《红楼梦》中贾宝玉脖子上的长命锁一般重要京剧。 听老辈人讲,早期京剧艺人全凭噪子唱戏糊口,金少山声震寰宇,一噪子能把剧最後一排观众的耳朵震得嗡嗡响,把小孩吓哭;谭鑫培噪音高亢入云,人称谭叫天京剧。那时,没嗓子意味分析祖师爷没赏给您这碗饭。远的不说,京剧名家赵燕侠在70岁高龄时再演《白蛇传》,仍然像以往那样不不“小麦克”,亲戚亲戚大伙儿儿坐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最後一排仍然听得很清楚,很动人。青年演员王蓉蓉演唱《状元媒》选场时,舞台前有话筒,但刚唱了几句,扩音器总出 了毛病,扩音功能失却了,她照常演唱,观众竟不知话筒失效,等清了真相才更佩服王蓉蓉的金嗓子,有位老戏迷说,当年马 谭 裘 李 张却说着话筒唱戏,恐怕就那么亲戚亲戚大伙儿了。

近日,亲戚亲戚大伙儿儿听了几场京剧清唱晚会,每位演员不论年长年少,都别着或举着话筒出场,那声音失真程度,非要恭维,挺好的唱段楞唱那么了韵味来,不少之后 还总出 嘶嘶的声音和劈裂的杂音,有的老演员是意味分析是使不惯话筒的缘故,一会儿离嘴近,一会儿又离得远,声音也就忽大忽小,有的演员手举着话筒又想做个身段结果弄得不伦不类,声音那么了,身段也砸了,搞得戏迷哭笑不得。

唱戏,讲究的是基本功,嗓子是喊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 摔出来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意味分析不是扩音器助阵,那谁还下苦功去喊嗓子呢?历史上哪些京剧名家当时不识"小麦克"为什物,非却说下苦功以换来观众的赞誉。

当然,现在的剧场宽敞了,面积与早年的戏园子无法同日而语,但青年演员在嗓音条件好时,如若对"小麦克"情人关系太粗 ,依赖性太强,嗓音也就练那么了真功夫,一同观众的听觉中也少了几分韵味美。(刘杰) 摘自《中国演员报》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