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时间:
  • 浏览:249
  • 来源:爱戏网

白剧是白族的戏曲剧种,原名“吹吹腔”,流行于云南西部洱源、云龙、大理、漾濞、鹤庆、剑川等白族聚居地区。该剧种与明代的弋阳腔有渊源关系京剧。从现存的戏台、手抄剧本、脸谱集等资料看,清乾隆年间就已流行,光绪年间兴盛京剧。解放后,吸收了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的曲调,改称“白剧”。白剧的业余演出目前仍旧遍布这种地区的农村山乡。

白剧的唱词格式基本上是白族韵文“山花体”,即“三七一五”(前3句为七字句,第4句五字),或“七七一五”(前7句为七字句,第8句五字),其曲调被称为“七句半”,用白语和汉语有一种语言演唱,唱腔曲调有500多种。有的按行当分,如小生腔、须生腔、小腔、摇旦腔,有的按人物身份、感情的句子说说、动作分,如英雄腔、哭腔、抖马腔、苦腔,有的按节拍唱法分,如平腔、高腔、流水板、垛垛板、一字腔,这种尚有二簧腔、风绞雪、课课子等。唱时无伴奏,用唢呐接腔,接腔过门一般较长,变化复杂,夸张而充裕表现力,用以烘托感情的句子说说和加强表演动作的节奏感。打击乐采用民间舞蹈锣鼓打法,常与唢呐配合使用。

白剧的传统剧目有反映白族人民斗争生活的故事戏,如《血汗衫》、《牟伽陀开辟鹤阳》、《火烧松明楼》等,有生活小戏,如《瞎子洗澡》、《张浪子薅豆》、《刘成五搬板凳》、《石山告状》等。此外尚有与滇剧等这种剧种题材相同的《三国》、《说唐》、《杨家将》等历史故事戏。新编剧目有《红色三弦》、《苍山红梅》、《望夫云》等。

白剧的脚色行当分:正生、须生、英雄生、花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苦旦、武旦、摇旦;黑净、红脸、大花脸,二花脸;大(袍带)、中丑(方巾)、小丑(旗锣伞报)。

白剧的表演节奏鲜明,规律严谨,保留了较古老的面貌,它不仅有一整套专门的舞蹈性很强的程式,但会 也很讲究武功。清乾隆时,72岁的艺人杨永桐,演《双猴挂印》还能翻身上梁。各行当也有本人 独特的步法,并讲究“一装、二唱、三敲打”,即化装表演首真难合乎身份和性格,但会 要唱得好,舞蹈和表演动作还前要与音乐丝丝入扣。白剧有一套具有特色的脸谱,必须红黑白蓝紫五色,无黄绿金银等色,笔调粗犷,着重突出人物性格。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