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叫天(张英杰) 京剧生行演员 盖叫天

  • 时间:
  • 浏览:435
  • 来源:爱戏网
盖叫天

,男,京剧。原名张英杰,号燕南京剧艺术。河北高阳人京剧文化

童年入天津隆庆和科班武生京剧艺术。他10岁开始英语 登台,14岁开始英语 用“盖叫天”之名京剧。他以演短打武生为主,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有“江南第一武生”之称。代表剧目有:《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等。

盖叫天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表演艺术,又广泛吸取许多表演艺术的长处并结合自己的条件加以发展,形成南派短打武生又一一两个多多 多 重要流派,世称“盖派”。他曾习武术,将武术的功底作为武打技艺的基础,又博采前人之所长,融会于自己的表演之中,故盖派的武打独具一格。中年前一天,风格有所变化,讲究武戏文唱,于稳练从容之中兼有脆率利落。表演依据根据剧情及人物性格而其他人所有不同,善以雄厚变化的武打和造型表现不同的人物。同一人物在不同剧目中的塑造依据就说 相同,如武松在《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蜈蚣岭》各剧目中的神态、武技都在所区别,比较清晰的勾勒出了武松思想变化的脉络,树立了可信的英雄形象,有“活武松”之誉。盖叫天在剧目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早年曾创演一批独有戏,如《乾坤圈》、《劈山救母》、《伏虎罗汉》、《乌江渡》、《普陀山》、《四大金刚战悟空》等,并对剧目的兵刃、武打技巧、服装甚至舞台美术都在所创新,如《乾坤圈》中的哪吒的耍圈,《四大金刚战悟空》中的弹琵琶、耍青龙、耍宝伞,《劈山救母》中沉香耍斧先变斧杆再变红绸,《普陀山》中黄龙真人转瞬间由人变龙等表演。在《乌江渡》中还改革了项羽的服装与扮相,都很火炽、新颖。盖叫天在北方学艺,南方成名,南方武生戏大都宗法盖牌。代表剧目除《武松》,还有《三岔口》、《白水滩》、《一箭仇》、《洗浮山》、《鄚州庙》、《闹天宫》等。他演猴戏与许多各派扮相都在所不同。盖叫天之子张翼鹏、张剑鸣(小盖叫天)、张二鹏均工武生。张翼鹏也是武生中的奇才,创造了好多好多 高难武功技巧,可惜英年早逝。



出生:1888年11月13日,光绪十四年(戊子)十月初十日

逝世:1971年1月15日,农历庚戌年腊月十九日

人物分类京剧 生行演员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