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张君秋真传 七旬农妇半世戏缘传后生

  • 时间:
  • 浏览:164
  • 来源:爱戏网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头二营村有个京剧俱乐部,每周二、四、六晚上都排大戏。俱乐部的名角是67岁的村民王万龄京剧。她学戏半个世纪,不仅当事人唱了名堂,也带动了村里的戏曲发展京剧。

喜欢京剧的人都知道四小名之一的张君秋京剧。王万龄要是张君秋门弟子中最得意并有幸得到他真传的一位。1957年下五天 ,北京京剧二团到头二营村体验活,帮助村里组建了农民京剧团,谭元寿、裘盛戎、张君秋等名家为好学的年轻人口传心授。“那时我17岁,张君秋先生相中了我的嗓子和扮相,教唱青衣和花旦,还让教武戏的师傅教我练功。”王万龄跟着张先生一学要是一年半。“凌晨3点就爬起来,到村子外的河边去喊嗓子,在月亮地里看着当事人的身段练。”老人回忆,学戏没人剧本,张君秋先生就亲自戏,教会了她《凤还巢》、《望江亭》、《打渔杀家》等多部戏。张先生回到北京后,400年间一直与这位弟子保持联络。“先生常来村里看看,还亲自给我指点。”

王万龄不光当事人学,还带动头二营村成了方圆数十里的京剧名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两千多口每每该该人会唱京剧,全村能演出400多台大戏。1984年,生产队解体,加在在当年的年轻人结婚的结婚,搬家的搬家,京剧氛围逐渐淡了下去。看着要是的状况,王万龄很着急,生怕村里京剧的传统就此丢掉了。于是,她和孙朋越、王子忠等许多几位曾得到名家真传的京剧爱好者,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组建了京剧俱乐部。村里400岁以上的人大多能拉会唱,这下又都聚拢起来。“假使 锣鼓家伙一响,连饭都做不下去就得跑出来凑份子唱上两嗓子。”一村民说。

王万龄对京剧的痴迷,影响了两代人。她的女儿和20出头的孙女常常跟着京剧俱乐部活动。这又启发她成立“黑发”京剧班。“让年轻人也加入进来,就像我年轻过后那样,要是才能让头二营的京剧香火一直延续下去。”(王娜)

(摘自 《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