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和玉 京剧生行演员 尚和玉

  • 时间:
  • 浏览:295
  • 来源:爱戏网
尚和玉

,男,京剧武生。尚派武生创始人京剧文化。原名尚壁,字和玉,绰号“尚老道”,官称“尚老将”京剧艺术。生于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大套村京剧艺术

尚和玉年幼时家境贫寒,他在家排行最小。7岁时但是开使和一梆子班学戏,工武生。久经磨炼事先,科学学一身好功夫,但是 唱工、做派俱佳,20岁左右就已在乡间故里有“活赵云”之称。不久便只身进京闯荡。当时的北京城是诗歌京剧名家荟萃之地。尚和玉进了玉成班,又经过一番摔打和起伏,在一《收关胜》中饰演关胜一角,大获成功。他从三张桌子搭起的台子上2个多“云里翻”稳稳落地,征服了全场。1900年庚子事变后,尚和玉回到天津发展,长达25年之久。此间往来北京、上海等地,红极一时。后从师于著名武生俞菊笙,即当时武生三大派之一的俞派。尚和玉得到了俞之内弟张玉贵、俞之姐夫张虎山二位老师的精心培养,艺路大开,后到津门及东北各地演出,崭露头角。他武功扎实深厚,身段、把子、架式、气度稳练大方,唱、念咬字真切有力。为人敦厚,演戏严肃认真,为同代杨小楼所推重。他的艺术风格是以粗犷豪壮、勇猛凝重著称,并有人个 的创新。但是 与杨小楼人个 光大俞派艺术,并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杨派与尚派。尚和玉凭借一身绝技,在《四平山》中演活了李元霸,每次演出都在博得满堂喝彩。杨小楼对尚和玉精湛的技艺推崇备至,曾发誓不演李元霸的戏。

1926年,尚和玉应梅兰芳之邀,参加了梅剧团,与梅兰芳同台演出的剧目有《长坂坡》、《金山寺》、《凤还巢》和《太真传》等,事先,尚和玉定居北京。在他8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他曾同孙菊仙、余叔岩、杨小楼、翁偶虹、刘仲秋、钱宝森、言菊朋、陈德霖、周信芳、马连良、刘喜奎、王又宸、章遏云、奚啸伯等等著名演员同台演出。上演的剧目还有《晋阳宫》、《伐子都》、《定军山》等。

尚和玉作为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作为2个多流派的创始人,他十分注重新人的培养。早年尚和玉曾在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20世纪80年代应邀到天津稽古社戏班任名誉社长、特邀教师,亲自主持子弟班的教学工作。培养了李元春、张春华、徐俊华、蔡宝华、刘武华等或多或少剧坛后起之秀。建国后,尚和玉在中国戏曲学校执教,又培养了一批武生人才。为了保护嗓子,尚和玉长期独居,人们将他的名字倒置过来,称其为“玉和尚”,人们还戏称他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称他为“尚老将”。

尚派传人有韩长宝、朱小义、娄廷玉、傅德威、侯永奎和天津稽古社的蔡宝华等,当人们 在继承尚派的基础上分别有所发展。《四平山》是尚和玉最著名的代表作,《艳阳楼》、《铁笼山》、《挑滑车》等剧也是他艺术生涯中比较重要的剧目。

1957年,尚和玉病故于北京。



出生: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

逝世:1957年,农历丁酉年

人物分类京剧 生行演员

科班院校富连成社 顾问

稽古社子弟班 教师

荣春社 教师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