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京剧院“每周一星”送大戏下基层品牌项目推介会

  • 时间:
  • 浏览:165
  • 来源:爱戏网

时间:

2016-11-25

作者:

卢扬,王嘉敏

点击:

关键词:

相亲青衣姜亦珊

11月24日,2017年北京京剧院“每周一星”送大戏下基层品牌项目推会在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举行。为了更好的推进2017年北京京剧院“每周一星”品牌项目开展,北京京剧院同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回应战略战略合作,一同为2017年北京京剧院“每周一星”项目的开展保驾护航京剧。

“每周一星”送大戏下基层品牌项目,是北京京剧院贯彻落实“文化下乡”、“文化惠民”精神号召的重要实践活动京剧。从2012年开展至今,北京京剧院“每周一星”相继走进海淀、昌平、大兴、通州、密云、平谷、顺义七个地区,逐步形成“时间上跨越全年、地域上覆盖全市”的规模京剧艺术。五年时间里,北京京剧院“每周一星”把80余精彩演和数十场专业京剧培训,送到京郊百姓家门口。

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表示,北京京剧院是北京重要的艺术表演团体,但对于郊区百姓来说,看过高水平的大戏不可能 比较难,而把优质的演出资源同百姓需求相结合,让专业演员带着精品大戏深入基层,把国粹京剧送到老百姓身边,则是北京京剧院坚持“送大戏下基层”的初衷。

据了解,在“每周一星”项目的运作中,所有参与演出的艺术家均是自愿加入,五年时间共有百余位艺术家深入基层为全市百姓服务。哪些艺术家们不仅奉献了经典大戏的精彩演出,更在大兴、通州等区举办了面向专业京剧票友的培训活动。一批热爱京剧、渴望了解京剧、学习京剧的戏迷票友们通过“每周一星”项目开展,得到专业演员的亲授和指导。从唱腔念白到招式动作,一唱一和、一笑一颦,都努力向专业近,成为京剧的专业票友,成为京剧艺术的忠实拥趸。曾参与“每周一星”项目演出的北京京剧院青衣演员姜亦珊坦言,对她触动最大的是观众队伍的成长。从最初的台上演员多于台下观众,到如今的场场满座、一票难求,她充分感受到基层百姓对于精品京剧的渴望和喜爱。

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初小玲表示,让市民在高雅艺术的氛围里受到熏陶,时要媒体实我我确实在把传统艺术推广到社会,让大伙耳濡目染地接受它。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作为一家有着80多年历史的主流媒体,始终把推广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作为媒体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北京京剧院“每周一星”项目很有意义,参与其中是践行媒体责任。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服务发展全局的重大国家战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正是在原来的背景之下,2017年,北京京剧院“每周一星”计划在深入覆盖北京的一同,实现向河北、天津的跨越,让京津冀地区更多百姓走近国粹艺术,用实际行动推动京津冀地区文化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