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于3月17日晚在天津中华剧院拉开帷幕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专场演出
  • 中华剧院
  •   国粹芳华经典呈现——首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于3月17日晚在天津中华剧院拉开帷幕,京剧《龙凤呈祥》率先亮相。从3月17日起至6月23日,7大剧种、30余部精品剧目,逾百位中国戏曲名家将相继登场,为津门观众奉献40余场高水准的戏曲精品演出。

      据了解,本次邀请展启幕大戏由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带来经典剧目《龙凤呈祥》。该剧集结了张克、赵秀君、马连生、石晓亮、孙丽英、康健、杨光、单莹、马立、张桐、周洛伊、李艾春等名家新秀。值得一提的是,本场演出中孙尚香由赵秀君、单莹、周洛伊三名演员分别饰演,不同流派的三代演员共同塑造有着尚武精神的东吴郡主,展示了青年京剧团的薪火相传。

      据悉,《龙凤呈祥》之后,中华剧院还将陆续上演11场京剧,其中有8场来自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包括《伍子胥》《赵氏孤儿》《战马超》《空城计》《别宫祭江》《巾帼英杰》《秦香莲》《状元媒》《锁麟囊》和《盛世国运耀中华——名家新秀迎“五一”演唱会》,可谓名家荟萃,让戏迷过足戏瘾。

      还有三场是用多种形式共同演绎的京剧演出。一场是4月1日上演的听书看戏版《霸王别姬》,用评书+京戏的形式演绎新版《霸王别姬》,让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近戏曲;一场是4月15日由裴艳玲先生领衔的京梆两下锅《响九霄》,据悉这是该戏首次登上天津的舞台,届时76岁的裴艳玲先生将演出《课徒》和《哭坟》两折;还有一场是6月22日来自北京京剧院的《好汉武松》,该剧由“小剧场女王”——李卓群编导,由武生名家杨少春先生亲授指导,全剧还沿袭了早期京剧明场检场的方式,增加了舞台的仪式感。

      3月24、25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将携《女驸马》和《红楼梦》两部经典剧目来津。4月21日至23日,苏州昆剧院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将在中华剧院连演三场。另外一场体现昆曲之美的音乐会《水磨行腔——昆曲音乐研究传承音乐会》5月2日上演,体现昆曲音乐“静”“雅”的艺术风格。

      5月27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得主李树建将领衔河南豫剧院二团,上演他的“忠孝节”三部曲中表现孝道的《清风亭上》。6月10日、11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将带来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五女拜寿》。5月13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二度梅”获得者曾昭娟领衔、国家一级演员剧文林主演的《赵锦棠》将上演。6月23日,由国家一级演员王冠丽领衔主演的评剧白派剧团代表剧目《珍珠衫》将上演,这也是本次邀请展的闭幕演出。

      本届邀请展还请到来自京津冀三地的河北梆子名家,六位梅花奖获得者彭会蘅、王英会、彭艳琴、邱瑞德、杨丽萍、王少华将于5月19日为观众带来《三娘教子》《陈三两》等精彩选段,金声玉振,梆韵悠扬,让观众大饱耳福。

      天津是戏曲码头,也被称为北方“曲艺之乡”,此次举办首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在传播戏曲文化、打造天津戏曲名片的同时,也将助推天津文化旅游发展,为讲好天津故事贡献力量。(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