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王作龙:“京剧名小孩”长大了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王作龙:“京剧名小孩”长大了 

        第十六届“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决赛的大幕将于今日以线上方式拉开,75名海内外选手云上角逐。天津选手王作龙凭借在复赛中的出色表现脱颖而出,代表我市票友登上决赛舞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王作龙讲述了他从小学习京剧、为追逐京剧艺术梦想而不惜扔掉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全力以赴准备“和平杯”的心路历程。

二次参赛全力以赴

        本届“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中,一个现象引起了评委们的关注:入选决赛的7名30岁以下的角选手中,除一人是女生外,其余6名全部是男性。其中,来自天津的王作龙表演的《武家坡》唱段声音甜美,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作龙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首次参赛,他进入天津地区前十名,但没能进入全国决赛。这一次,他提前一年就开始做准备。“我从去年年中就开始做准备了,包括选唱段、做演出服等,同时从唱到表演也增加了许多训练。我的琴师王志祥老师,从我小时候就开始给我伴奏。这次训练中,王老师给了我很多宝贵意见。每次训练下来,我都会把老师的话记在心里,并不断地练习。有段时间,我琢磨唱腔和表演甚至到了着魔的状态,在任何场合只要想起来,就会不自主地比划或者哼唱起来。”



学艺之路一波三折

        5岁开始跟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慧秋先生学戏,10岁时成为享誉津城票友圈的“京剧小孩儿”;被北京戏校特招,却因故而放弃;难舍京剧情怀,28岁不顾大家的反对辞职,准备“和平杯”比赛……今年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的王作龙,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痴迷京剧艺术的过往,感慨颇多。

        王作龙告诉记者,他喜爱上京剧艺术,是受到奶奶和姥姥的影响。“我的奶奶和姥姥都是戏迷,我小时候她们经常带我去听戏。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京剧艺术的魅力吸引,一听到皮黄板眼就不自觉地兴奋。”

        1997年,王作龙经人推荐跟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慧秋先生学戏。他说:“赵先生一开始并不愿意教小孩,毕竟那时候我才5岁,太小了。但当她见到我之后,认为我是可教之才,于是我就成了先生教过的年龄最小的学生。当时因为年纪小,赵老师只是教我一些青衣戏,像《女起解》《坐宫》等的唱段。一直到12岁之后,我才开始接触青衣当中的流派。赵老师根据我的个人条件,教我程派本戏,偶尔也会教学一些荀派戏。”

        在赵慧秋先生的教导下,少儿时期的王作龙在京剧艺术方面迅速成长,并获得天津市举办的多个少儿京剧比赛的大奖,成为“京剧名小孩”。2001年,赵慧秋先生指导其表演的新闻还曾在《今晚报》上刊发(上图)。



找回梦想收获肯定

        从小心里就被种下了京剧艺术的种子,但王作龙却没能顺利地走上专业道路,这也成为他的一大遗憾。他说:“进入中学之后,我专心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后来上大学、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生活看似一帆风顺,但内心深处始终无法割舍对京剧艺术的喜爱。我深深意识到,自己对京剧的喜爱已经深入骨髓。我想把自己丢失的那些时间给找回来。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辞职,全力以赴准备‘和平杯’的比赛。”

        说到未来,王作龙表示并没有想太多。“能进入决赛我非常开心。一来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初见成效,二来也说明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对我的认可,让我更有信心地去坚持自己的选择。接下来,我会总结参赛经验,修正不足之处,努力练好基本功。”

猜你喜欢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

马小曼

马小曼(1947年-),女,京剧旦角。马连良之女。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青衣,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之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北京京剧院“梅派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