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戏曲
  •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不可多得的精神遗产和美的精华。它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国传统戏曲如海纳百川,汇聚仪式、歌舞、倡优、诗词、说唱艺术诸多养料,在经历了漫长曲的孕育后,于公元11世纪进入成熟定型期,明清以后不断繁荣发展。大器晚成的中国传统戏曲,今天仍活跃于戏曲文化舞台,成为普通民众日常活的一部分,并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扮演着代表东方文化智慧的重要角色,在现代文明构建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传统戏曲走过了从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到花部乱弹地方戏的形态递变,每一阶段都涌现了大批杰的戏曲作家和作品。宋元南戏在发展中,出现了《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荆刘拜杀”等名篇。元杂剧以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为代表,名家辈出,产生了《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赵氏孤儿》等经典剧目。

    明清传奇则以南戏改编的《琵琶记》、汤显祖《牡丹亭》、洪舁《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众多剧目为代表,造就了明清戏曲史的辉煌。

    清代中叶以后,花雅之争带来了戏曲史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变革——由剧本创作为中心转移到以舞台表演为中心、由雅部为中心转移到花部为中心,各种花部地方戏蓬勃兴起,折子戏总集《缀白裘》收录了大量的经典名剧名段以及如《花鼓》、《下山》等地方小戏。以这些剧目为代表,中国传统戏曲以歌舞演故事,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民间正义,表达普通民众的生活愿望和生命欲求;向人们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教人为善、为忠、为义、为孝;歌颂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爱情、自主婚姻的反抗精神,传达出个性解放、人性觉醒的进步呼声,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中国传统戏曲在发展演变中逐步形成了生、的角色行当类型和综合性、写意性、虚拟性、程式性的民族特色;其音乐结构由曲牌联套体发展到板式变化体,唱腔或缠绵婉转、或明快激烈,声情并茂;中国传统戏曲悲喜相沓、美善相兼的美感特质,以俗为美、以善为美、以圆为美的美学品格,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哲学思想的精华。

    “灭地大舞台,舞台小灭地”,传统戏曲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历经沧桑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积淀着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坚韧、顽强、乐观的民欣精神和文化品格,也遗存着我们民族性中的某些惰性心理和性格弱点。

    所以,了解中国戏曲,小仅是面对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艺术世界,更重要的是它向我们展开了一个既联接传统、又指向未来、具有现代意义和理想精神的世界。

    在今灭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昭示着生生不已民族精神和丰厚文化遗产的镜像,去跨越历史、超越传统,而只有跨越了历史、超越了传统,我们才能真正地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戏曲焕新•乙巳蛇年直播:科技遇见戏曲之美,超600万人在线观看

    戏曲,是穿越千年的艺术华章。如今,数字技术正在让戏曲展现出更多元的魅力。1月18日晚,“当科技遇见戏曲之美——戏曲焕新·乙巳蛇年直播”拉开序幕。京剧、昆曲、越剧、川剧、粤剧、豫

    2025-01-21

    中国戏曲文化数字焕新行动持续落地,“戏曲数字资源库”上线腾讯探元平台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随着互联网文化多元发展及传媒环境演进,正面临着传承、传播难的困境。近日,腾讯SSV探元平台正式上线“戏曲数字资源库”专区,汇集了包括6DoF技术录制

    2024-12-20

    2024年 “院区手拉手·戏曲艺术进基层” 之“京剧沙龙培训”

     [北京大兴剧院]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戏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乡村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的积极作用,塑造京南

    2024-11-07

    第二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落幕

    日前,第二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主办下圆满落幕。这项备受瞩目的全国性赛事,被誉为中国少儿戏曲界的“希望工程”,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顶尖少年戏曲才俊。

    2024-10-09

    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京启幕

    9月27日,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将继续至10月3日。开幕式上,北方昆曲剧院的《飞夺泸定桥》选段“夜袭”首先登场,翁佳慧、朱冰贞和刘恒以精湛的演技,再现了红军

    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