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科打诨的京剧滑稽行当——丑行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插科打诨
  • 京剧
  • 丑行
  • 京剧行当之一,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丑角一般不重唱,以念白和做工为主,念白也和其他角色不同,一般用普通口语,京剧中所谓“京白”。

    京剧中的“丑”和西方马戏团里专门逗人大笑的“小丑”有所不同,京剧的“丑”是因为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得名,与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根据不同的人物,这粉块基本分为方形、元宝形、倒元宝形、腰子形以及枣核形等几种形式。当然,东西方的“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制造笑声的滑稽人物,他们性格中的幽默细胞就是为了让观众开怀一笑。

    同时,京剧中的“丑”是指容貌上不俊美,但不等于品质的丑恶。有些丑角扮演阴险狡猾、卑鄙自私的人物,如《望江亭》中的杨衙内,《野猪林》中的高衙内,《一捧雪》中的汤勤等等。但更多的丑角扮演的是机警伶俐、幽默风趣,乃至正直善良的角色。

    传统剧团的团长都是丑角担任,中国戏剧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就是由名丑萧长华先担任的。京剧中的丑行分为文丑和武丑两类。

    文丑在表演上以做工为主,根据其身份、地位、年龄等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褶子丑、彩等。

    方巾丑,顾名思义,是指头戴方巾的丑角,他们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一般是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气,例如《群英会》里的蒋干、《乌龙院》里的张文远等。

    袍带丑,扮演的是官阶比较低的官员,他们戴着纱帽,穿着官衣,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

    茶衣丑是最常见的丑角,茶衣就是短的蓝布褂子,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劳动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芦中人》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骆马湖》里的酒保、《打樱桃》里的书童等。

    褶子丑是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有时穿长衫或箭衣,表演风格较茶衣丑略严谨一些,如《连升店》中的店主人,《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

    彩旦虽然扮演女性角色,实际也由丑角应工,一般扮演如媒婆、仆妇一类的人物。

    武丑又名“开口跳”,因为这种行当除了擅长蹿蹦跳跃之,还要善于念白。武丑的净白必须念得伶俐清脆,武功须得精湛敏捷,多扮演诙谐机智的侠客义士。这些角色有《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挡马》中的焦光普,《连环套》中的朱光祖,《巧连环》中的时迁等。个别狡猾阴险的角色,有时也由武丑扮演,如《黄一刀》中的黄飞刚等。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