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戏园子和堂会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戏园子
  • 京剧
  • 堂会
  • 旧时,人们常常按习惯把“京剧”叫做“大戏”,“看戏”叫做“听戏”,“戏迷”叫做“票友”,演京剧的“戏院”则叫“戏园子”。

    从清朝早期起,北京已经出现茶楼戏园子(有戏曲演出的茶园)和会馆内戏台(会馆建有戏台,以戏曲等节目宴请同行同乡,联络感情,以利于经商交易)。

    这时戏园子的规模已较大,剧内的装饰和布置也非常精美。甚至在皇宫紫禁城内,宁寿宫还设有畅音阁戏台。而慈禧为自己的60寿诞,还花费巨资在颐和园兴建了德和园大戏楼。

    戏园子中的戏台多朝北而建,其中原因众多纷纭,不过主流说法是,我国传统的方位是南面为尊,所以,人们盖房方向都朝南。但假如戏楼朝南,人们听戏就要面向北,这便与人们传统意识相左,所以戏台方向便多数朝北了。

    不过北京老戏园子的看戏者并不都买票。除了军警以“维护社会治安”即剧场秩序为名义而有“弹压席”可坐,公然白看戏,还有送“红票”一说,即其人与戏班或戏院有一定“关系”,可以白看。

    再有就是由主要演员(所谓红角儿)掏钱买票,雇人捧场。这些专门捧场的“啦啦队”大都坐在后排或楼上,专为出钱的“角儿”喝彩助威。有些演员往往这种办法招徕观众。

    当然,有时演员得罪了有钱有势的人,也会遇上一批专门捣乱大喝“倒彩”的“看客”。这些助威或捣乱的人都是不花钱来看戏的,总名之曰“听蹭儿戏”。

    戏园子既有“幌子”也有“招牌”,幌子即是本园园名,招牌则是本园演出的海报。这种海报用大白粉书写当日或近期上演的剧目。戏园子里有跑堂的、卖茶卖香烟卖黑白瓜子和盐炒小花的,还有一个绝活儿,叫“扔热手巾把”,跑堂的将热手巾从空中抛向观众,扔的一刹那口中喊:“手巾把来喽!”

    除了在戏园子演出的公共戏外,旧时官僚和富贵人家还会邀请戏曲艺人在年节或喜庆宴会时,到个人宅邸或特定会馆、戏园为自家做专场演出,以此招待亲友。这样的演出,称之为“堂会”。

    堂会演出最常见的场所是在厅堂:大厅中间摆上地毯作为场地,周围有桌席,女眷看戏处用帘子分开。另外正厅台阶下的院子也可作为演出场所。还有利用四合院建筑来布局演戏的,即把正厅前的对厅拆去墙板,作为戏台,正厅作为主人观戏的地方。而一些人家没有戏台,院落也不算大的,就要选择有戏台的饭庄办堂会,如北京什刹海的会贤堂,金鱼胡同的福寿堂等地。还有一些人专门租下戏园子以上演堂会。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