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砍樵》里凑出的比古调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湖南花鼓戏
  • 提起《刘海砍樵》,就不能不提起陈北方、何冬保。1947年,何冬保自洞庭湖来到长沙,解放后与田氏兄弟田琼林、田运隆曾共事于民众花鼓戏剧团。何冬保身贫寒,积极肯干,且有名气,1951年4月17日被...............................。陈北方,长沙市文化局干部,1951年将原是“搭桥戏”的“大砍樵”改编为有剧本的《小刘海砍樵》。过去的搭桥戏是没有剧本的,只是有一个故事,演员上自编唱词。 陈北方将《小刘海砍樵》剧本交给何冬保,因当时演出太多,无暇顾及排练之事,何冬保将剧本丢在田琼林的床铺帐顶上,一丢就是好几个月,后来,湖南省搞戏曲汇演,这才想起了这个剧本,剧本要编曲,何冬保找来了民众剧团的鼓师田琼林、琴师田运隆,大家坐在一起就七嘴八舌凑了起来。其中有几段可以套老腔,这没问题。开场一段,大家在苦苦思索,浏阳出的田运隆顿生灵感,提出用浏阳的采莲船调,原词是“浏阳的鞭炮劈里啪拉响衣么拉子哟火,劈里啪拉响衣么拉子哟火”,把这个剧本的新词“风和日暖好风光”套上去,非常好,情绪也合,几个人很高兴。最后一段词,何冬保提出来用地花鼓的《十月望郎》套新词,大家发现,这样非常合适,唯独中间一段“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的新词大家有些犯难,为什么?词不工整,一下子九个字,一下子八个字或六个字、三个字、一个字,大家都沉默不语。田琼林思索良久,提出能不能用“安童调”来唱,原词是“张老三在家中忙(呀)收拾”,九个字,套上“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很合适,上句是出来了,可下一句怎么唱呢?还是何冬保转得快,叫出了“胡大姐”,田琼林、田运隆两兄弟马上就答“哎”,何又唱“刘海哥”,这边又答“啊”,“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嗬嗬”自然唱出了“安童调”的下句,这样一来一往,将这段新词全部唱完,都没有离开“安童调”的基本旋律,但又是一个新曲调。田运隆是琴师,提出将“花石调”上下过门拼在一起做这个新调的过门。因这段词是用古人来比喻,后来这个新调就叫“比古调”。

    猜你喜欢

    湖南花鼓戏独特的艺术特点

    花鼓戏又名挑香担,属小戏其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又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农民喜爱。大多是以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传闻旧事为原型改编的。

    2022-07-23

    湖南花鼓戏的伴奏乐器

    唢呐,英文名称souna,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Surna音译),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

    2022-05-30

    湖南花鼓戏伴奏的主要乐器

    大筒是流行在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拉弦乐器,因在花鼓戏中的主奏地位,通常又被称为花鼓大筒。湖南花鼓戏大约起源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大筒作为其伴奏乐器在民间早已出现,因此,它的形成应该更

    2022-05-30

    湖南花鼓戏名家邢险峰

    邢险峰,湖南省十届政协委员、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演员。从1977年进入湖南省艺术学校开始,邢险峰唱了30年花鼓戏。她说,为群众唱戏让她觉得很有成就感,也很快乐。一听说省花鼓戏剧院送

    2022-05-30

    湖南花鼓戏名家李赛俭

    李赛俭女,54年生,邵阳市花鼓戏剧团一级演员。在悠扬的鼓乐声和热烈的掌声中,在“中国戏曲红梅大赛”中喜获“红梅金奖”的我市花鼓戏《磨豆腐》的两位表演者李赛俭曹勤业,载誉归来。副

    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