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砍樵》的历史沿革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湖南花鼓戏
  • “正宗版本”及其现实意义

    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两句唱词。在常德武陵区的一些老人当中流传着刘海砍樵传说的另一个“正宗版本”: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刘海非常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在刘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带,住着一只多年修炼的狐狸精,她炼成宝珠一颗,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此时她已成半仙,若再修炼几百年,便可成仙上天。她非常敬佩刘海的为人,就起了思凡之心,取名胡秀英,执意要嫁给刘海。但是憨厚朴实的刘海,怕连累胡秀英受苦,几番推辞,后见胡秀英一片真心,才答应与胡秀英成亲。

    回到家后,刘海告诉母亲,母亲也很喜欢,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刘海于是去位于城中心的鸡鹅巷置办东西结婚。鸡鹅巷旁边有个小庙,庙里有十八个罗汉。其中十罗汉带着一群弟子(金蟾)也在暗中修炼。他炼得一金钱,也已成半仙,如能得到胡秀英的宝珠,就能即刻成仙升天。十罗汉见胡秀英和刘海成婚,遂起了歹心,他带领弟子抢走了胡秀英的宝珠。胡秀英失去宝珠就会现原形,无奈之下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刘海。刘海知道后,没有怪胡秀英,他拿起家中砍柴的石斧去斗十罗汉,最终在斧头神和胡秀英众姐妹的帮助下,刘海打败了他们,拿到了宝珠。从此,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活。

    常德刘海砍樵的传说在北宋时已经成型,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了今天流传的刘海砍樵传说的主要版本。今天在常德还能找到传说中的丝瓜井,但是现井口石板风化剥落,井壁石砖残缺破损,井口四周杂草丛生。传说中刘海大战十罗汉的“刘海庙”也早已损毁。 刘海砍樵传说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刘海和狐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正直、孝顺等美德和追求忠贞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真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向美向善的愿望。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堪称湖南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刘海砍樵传说保存了一定历史阶段常德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民俗民情,而它所表现的价值理念也将随着故事的流传而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湖南花鼓戏独特的艺术特点

    花鼓戏又名挑香担,属小戏其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又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农民喜爱。大多是以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传闻旧事为原型改编的。

    2022-07-23

    湖南花鼓戏的伴奏乐器

    唢呐,英文名称souna,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Surna音译),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

    2022-05-30

    湖南花鼓戏伴奏的主要乐器

    大筒是流行在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拉弦乐器,因在花鼓戏中的主奏地位,通常又被称为花鼓大筒。湖南花鼓戏大约起源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大筒作为其伴奏乐器在民间早已出现,因此,它的形成应该更

    2022-05-30

    湖南花鼓戏名家邢险峰

    邢险峰,湖南省十届政协委员、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演员。从1977年进入湖南省艺术学校开始,邢险峰唱了30年花鼓戏。她说,为群众唱戏让她觉得很有成就感,也很快乐。一听说省花鼓戏剧院送

    2022-05-30

    湖南花鼓戏名家李赛俭

    李赛俭女,54年生,邵阳市花鼓戏剧团一级演员。在悠扬的鼓乐声和热烈的掌声中,在“中国戏曲红梅大赛”中喜获“红梅金奖”的我市花鼓戏《磨豆腐》的两位表演者李赛俭曹勤业,载誉归来。副

    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