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三腔之彩腔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黄梅戏
  • 彩腔的基本结构是四句体。男女腔保持着共同的调式、共贩字位安排及共同的核心乐汇,但旋律线是男腔走低女腔走高。彩腔以“花腔六槌”作入头,第二句唱腔后用“花腔四槌”,第三句唱腔后用“花腔二槌”,一段彩腔唱完可用“花腔一槌”终止唱段。彩腔为徵调式,大多是五声,偶尔旨直变宫音。四句腔的落音分别是5 5 6 5。老的彩腔与黄梅采茶戏有所近似是而非,四句腔的落音是6 5 6 5或1 5 6 5。从音乐的材料上看,彩腔的第二句与第四句旋律十分相近,而第三句则具有较强的展开性,形成ABCB的“起承转合”结构。

    彩腔的辅助板式有对板和散板,均由上下句构成,这种板式或一人独唱或二人对唱,增强了彩腔的叙事功能。对板为一板一眼,词格有五字句和七字句。对板常以下句与具有“转”句功能的彩腔第三句相接,也可从彩腔第二句后接对板上句或唱完一段彩腔后再接对板等。彩腔的补充腔句主要有“迈腔”,它代替第三句的位置。迈腔的句幅比第三句短小,落音在1上,具有新鲜感,以增加音乐的动力。彩腔的落板方式是将结束句放慢,利用速度的递减形成缓冲以造成终止。另,彩腔也停留在“切板”上,“切板”的旋律与“平词切板”大致相同。

    彩腔的四句基本腔,有时因唱词增多而有扩展。扩展的方式,一种是用“句首加帽”的方法增加行腔,另一种是增加滚唱。如在《三字经》的唱彩腔中,因唱词句式多变而有板无眼的流水落石出板和滚唱并用的大段彩腔来。彩腔这种一曲多变的实例,说明黄梅戏传统唱腔的自由度历来就很大。当某种腔调形成了大致的框格,聪明的艺人们便“据本而衍文”,从这个边缘不十分清晰的本体中,孳生出许许多多的枝节,甚至可以大增大减,演化出多种多样的变体来。这大概就是民间艺人创腔的“作曲法”。

    彩腔因其音乐体制乎于主腔、花腔之间,与它们的联用也很常见,尤其是小戏中,彩腔与花腔联用更为频繁。另外,在早期的花腔小戏演出中,彩腔常常用于“打彩”。所谓打彩是游离于戏外的一种筹款活动,是艺人获取收入的一种手段。且不论某些艺人在讨彩中不免有庸俗的表演,但用于打彩的曲调当是受众最广,最能代表剧种特色的唱腔。艺人们“百里挑一”选择了它,观众也“百听不厌”接纳了它,那么彩腔的形态特征及音乐情趣当是不可忽略的。

    猜你喜欢

    花鼓戏曲谱 海滩别(黄梅戏《风尘女画家》选段 伴奏谱)

    海滩别海滩别(黄梅戏《风尘女画家》选段伴奏谱)简谱-花鼓戏曲谱曲谱歌谱下载词:林青曲:精耕演唱(奏):马兰

    2024-01-12

    海滩别(黄梅戏《风尘女画家》选段 伴奏谱)

    海滩别海滩别(黄梅戏《风尘女画家》选段伴奏谱)简谱-花鼓戏曲谱曲谱歌谱下载词:林青曲:精耕演唱(奏):马兰

    2024-01-12

    黄梅戏剧种简介

    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一带地区,因此得名。黄梅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黄梅戏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和表演形式

    2023-04-03

    黄梅戏的发源地在哪里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黄梅县。传说清朝乾隆时期,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

    2022-07-23

    《徽洲女人》女人唱腔:黑油油的辫子齐肩剪简谱-黄梅戏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P1:韩再芬《黑油油的辫子齐肩剪》黄梅戏谱

    202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