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名伶”筱月来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蒲剧
  • 筱月来(1906年5月20日―1968年4月8日),蒲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名段连杰,乳名呆娃。临汾尧都区东芦曲村人。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剧协理事。月来体格魁梧,相貌英俊,浑身是戏,举止文雅,衣袋里经常插两支钢笔,很有学者气质;他为人豁达,乐于助人,在饭店就餐,常常是他为大家掏腰包。他说:“佛家有言,‘欲除烦恼须无我’,我很识尽,如今饭碗端实了,比过去‘吃饭在道里,睡觉在庙里’的苦样子,那真是雪花糖加蜜的光景。”他以文武小生而盛名,艺术上锐意求新,塑造人物注重精神风貌的刻画,表演动作大方利落,在蒲州梆子中独树一帜,和阎逢春、王秀兰、杨虎山、十三红(张庆魁)被誉为晋南蒲剧五大名伶。

    月来幼年家贫,11岁时与长兄段大红,次兄段小红到原侯马镇八条棍班学艺五年,功底扎实。1922年秋,转入汾城县康东扬班,师名伶杨登云(即杨老六),技艺精进。1928年科后,相继在云升班、原小亭班、梁德章班、杨福荣班、李有福班、晋风社、晋声社、虞风社等戏班任主角,先后到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演出,颇负盛名,与彭福奎、宋福林、姚恒春被誉为“四杰”。 解放前,他演出的剧目很多,主要有《白水滩》《溪皇庄》《三拉堂》《黄鹤楼》《夺元》《小别母》《独木关》《八件衣》《七星庙》《日月图》《双玉镯》《长坂坡》《战宛城》《二度梅》《狸猫换太子》《垂金扇》《古城会》《过五关》等。

    1950年参加山西蒲剧学社任演员。1952年和1957年,曾两次随蒲剧团赴京演出,受到好评。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随山西省人民蒲剧团并入晋南专区蒲剧一团。1959年2月,北路梆子中路梆子、蒲州梆子合组成赴福建前线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他随团参加了慰问演出。1962年12月,正准备参演电影《涧水东流》,不料因病离团。此后一病不起,终成憾事!一生除传统剧目,还排演了不少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传统戏主要有:《西厢记》《燕燕》《墙头马上》《法门寺》《双莲鸣冤》《赵氏孤儿》《少华山》;现代戏有:《看谁胜利》《血训图》《骨肉之亲》《老虎嘴》;新编历史剧《红娘子》《青田县》《屈原》等,并反老生参演了蒲剧彩色影片《窦娥冤》中的张父。其中主演《燕燕》中的李素卿,1954年获山西省第一届戏曲会演一等奖;饰演《墙头马上》中的裴少俊,1957年山西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中获演出奖、演员奖。

    猜你喜欢

    蒲剧伴奏乐器战鼓

    战鼓,外形与堂鼓相似,但鼓身较低矮,故又有扁鼓之称。旧时曾用于宗教音乐和民间婚礼仪式乐队中。北京雍和宫藏有一面直径1米左右、鼓身仅高20厘米的扁鼓。现在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舞蹈、

    2022-05-26

    蒲剧伴奏乐器木鱼

    木鱼,打击乐器。原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乐器。明王折《三才图会》:“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清代以来流行于民间。木鱼呈团鱼形,

    2022-05-26

    蒲剧的伴奏

    蒲剧伴奏乐器包括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呼胡笛子二股弦、二胡、三弦、大唢呐与小唢呐。武场主要乐器是鼓板、雌板、梆子、马锣、铙钹、小锣、铰子、堂鼓、战鼓、碰铃、云锣、道锣、木鱼

    2022-05-26

    蒲剧伴奏乐器云锣

    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是汉、藏、蒙古、满、纳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古名云辙,又名云,民间又称九音锣。藏族称丁冬、丁当。是锣类乐器中能奏出曲调的乐器。常

    2022-05-26

    蒲剧伴奏乐器二胡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宋代称“嵇琴”。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