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江湖中“行话”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婺剧
  • 婺剧班社为了在“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江湖涯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解放前,盛行着一套神秘的江湖“对话”,又叫“金华戏行话”。 这些“行话”,只有婺剧梨园子弟相互间才听得懂,旁人即使听到,也犹如“牛吃薄荷――不知其味”。戏班倘若遇到警察封箱,地霸敲诈,流氓耍赖……艺人间便用“行话”来互递信息,见机行事。这些行话也有许多趣味性,能在艺人休闲时,相互调侃,以自得其乐。 岁月流逝,但婺剧行话仍保留在八婺农村剧团中,说明“行话”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为了能使这一笔婺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搜集整理,现列为8个部分,以供婺剧爱好者解读。

    一、有关演员的行话 小生(青僮子)、花(插花叶)、老(白毛、老苍口,常戴“苍满口”须)、老生(三须、三绺,常戴三绺须)、副(皮刀、四白面、财神百搭,常饰家院,戴皮刀形毡帽)、正旦(尖角包、一止花)、老旦(小脚、攸妈)、武旦(子)、小旦(小包头)、大花脸(号蹬)、二花脸(图尼、大二)、四花脸(大四、恰字头)、小花脸(白鼻头、八字、小壳子)。

    二、有关演的行话 面孔(头子)、台风(台罡音 g ang)、内行(双子)、外行(窝老头、蛮窝佬)、戏不正道(坍簧)、起唱(开皮)、起戏(开锣)、上(出跄)、下场(落跄)、音唱不准(扛调)、唱腔不上板(轧板)、开打(杀)、昆腔的牌子器乐曲和唱腔(细工)、戏文多(生意包)、曲牌多(曲子包)、教戏先生(总纲)、忘台词(吃螺丝)、很好(凹很)、难看(苍耳)、胡须(抖工)、出难题(放牌)、嗓子(三才)。

    三、有关乐队的行话 先锋(长号、虾须、龙吟,开演或英雄出场必先吹此)、大唢呐(梨花)、小唢呐(吉子,由“叫鸡子”变来)、笛子(横风、横吹)、鼓板(得得儿、蹬皮、全知)、正吹(七孔,笛和唢呐均为七个吹孔)、副吹(候代,常候而代之)、三件(中心、三弦,操大锣、钹和弹拔乐器者,演出时坐在台中心)、小锣(片子)、大锣(撞钟)。

    四、有关行头的行话 服装(帔子)、扇子(摇风)、翎子(挑毛)、草鞋(草马)、震堂子(恼子)、铁索(响线)、假首级(彩头)、鞋靴(拖溜)、讨饭棍(青龙棒)、乞丐头上之稻草圈(凤凰箍)、裤(*子)、袜子(签筒)。

    五、有关过场的行话 走路(起跄)、休息(蹲跄)、打前站(写戏)、戏台墙上墨写的亡故艺人的灵位牌(老先生)、演员(天王生)、船工(跳板生)、老头子(老苍)、兵(腊月生)、教师(笔杆生)、母(梨山)、父(八*)、丈夫(通天佬)、妻子(底板)、岳父(龙头)、小孩(娇骨郎)、小姑娘(蒙花、小测施)、妇女(测施官)、女人(测施果)、宿舍(下处)、床(拖条)。

    六、有关生活的行话 肚子饿(苍儿乃歇)、吃饭(收桌)、筷(夹梁子)、碗(压牙)、酒(三点)、肉(天堂地)、肉丸(绣球)、面(牵条子)、千张(千条)、黄白豆腐干(金银牌子)、豆腐(水花)、青菜(苗青)、花生(大红袍)、鸡(铁笼山)、鱼(摆尾子)、鸭(扁嘴)、蛇(溜子)、狗(皮条子)、龟(花背子)、羊(子)、鼠(四脚)、生姜(五爪金龙)、南瓜(大元帅)、茄子(灶君)、萝卜(地藏王)、卷烟(熏条)、饭(麦含)、旱烟(熏草)、药(苦水)、茶(草人木)、米(八十八)、帐(出兵打)、铺盖(借箭打)、房子(畅子)、眼睛(照子)、鼻子(喷筒)、耳朵(顺风)、嘴(四方)、脚(踢拖)、肚皮(苍子)、牙齿(截条)、头发(青丝)、吃白食(摇木铎)、偷婆娘(游乱、寻测施)、剃头(削青禾)、喝茶(酪青)、喝酒(酪令)、吃猪肉(阿同)、吸鸦片(食丸子)、逃跑(找金瓜)、戏饭(菱角饭)。

    七、有关收入的行话 银洋(洋花)、钞票(绞丝)、工资(包银)、“彩银、打台、踏八仙、三跳”赚来之钱(分红)。

    八、其它的行话 死(拖点)、做梦(躺黄梁)、二百五(图尼颇)、模仿(做皮鞋)、不正派(乌蛮狼)、裁缝(刻袋和)、刻薄话(三角腔)、伞(盖顶)、狗叫(发帮)、一二三四五(起图锡恰颇)、六七八九(弄清帮舅)、火(二点人)、后面(后十方)、左右(隔十方)、对面(对十方)、打架(起动)、商店(朝阳)、不正经(松香气)、鬼(赤佬)、虎形(爬山子)、讨彩(发扬)。

    从这些离我们悠远而神秘的婺剧行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昔日婺剧老艺人们的声音容貌,仿佛听到他们在翻山越岭中的侃侃而谈。婺剧行话显示了婺剧老艺人对生活的达观诙谐和他们特有的聪明才智。

    猜你喜欢

    婺剧乱弹伴奏乐器(笛子)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

    2022-05-25

    农村婺剧团的化妆

    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融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之长,衍变成了京剧。婺剧则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

    2022-05-25

    婺剧乱弹伴奏乐器(板胡)

    板胡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擦奏弦鸣乐器。 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又称梆胡,秦胡,胡胡,呼胡,大弦和瓢。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

    2022-05-25

    婺剧乱弹的伴奏

    研究一个剧种的伴奏,先得了解这个剧种的主奏乐器。每个剧种(或声腔)都有自己的领奏乐器,如京剧是京胡,昆曲是曲笛,越剧为主胡,广东粤剧为粤胡,梆子则为板胡,湘剧是大筒,滩簧用二胡

    2022-05-25

    婺剧的剧种特点

    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高腔、西吴高腔、侯阳高腔三种。西安高腔形成于衢州一带,因衢州古称西安而得名。这种高腔唱时以鼓为节,有人帮腔,就是古代杂剧的“一唱众和,锣鼓帮附”的遗风,较为古

    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