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的祖师亦名为老郎神,俗称“田府正堂”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赣剧
  • 赣剧供奉的祖师爷,亦名为老郎神,俗称“田府正堂”,这是南戏传给弋阳腔的祖师父。而明代的弋阳腔是从浙江杭州传入的南戏为基础,结合江西的地方特点而产的,故赣剧祖师爷才有“杭州西门铁板桥头二十四位老郎师傅”之说。清代以后,赣剧的老郎神改为唐明皇。在广信府的玉山班里,亦有供奉田、窦、葛三位祖师的。尽管祖师爷有这些不同说法,祖师爷的诞生日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而赣剧的老郎庙只在玉山县发现一处,可惜现在已经不存在。这是赣剧祖师的一般情况。 清代道光以来,随着外来戏曲流入和本地乱弹戏盛行,这种弋阳腔便逐渐衰落下去。及至光绪初年,赣东北除少数地区还有高腔流行以外,大多数地区几乎都是乱弹戏的势力范围。当时万年县珠田街附近,还剩下老义洪、三义洪和新义洪等三个高腔班,演员多系万年县人。相传赣剧旧有十八本弋阳腔戏,还能演的有《珍珠记》、《卖水记》、《三元记》、《白蛇记》、《鹦鹉记》、《十义记》、《乌盆记》、《摇钱树》、《龙凤剑》、《古城会》、《青梅会》、《白袍记》、《金貂记》等十三种,另有《报冤亭》、《八义记》、《长城记》、《清风亭》、《活阳桥》等五种只存一些子戏,全本早已失传。光绪十八年(1892)老义洪班被乐平县界首马家接收过去,更名为“马老义洪班”。从此,赣东北地区的弋阳腔便传至乐平县为活动中心,陆续培养一批人才,出现了弋阳腔的复兴局面。光绪三十年时,乐平县秧坂马家以婺源的洪富林徽班为基础,并从浙江金华请来一批昆腔艺人,组成一个昆腔班,名为“万春”。他们竭力提倡昆曲,并以此与义洪班相互媲美。不久,浙江演员返籍后,万春班被迫解散。现在赣剧中的昆腔正宗戏,大部分是万春班传下来的。

    猜你喜欢

    旧社会的赣剧

    在旧社会里,不少赣剧艺人曾进行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斗争。1902年,饶河班艺人在二花脸演员夏廷义(浑名混天麻子)率领下,参加了反青靛加税的武装暴动,江西全省为之震动。第二次国内革

    2022-05-25

    赣剧的四腔

    由于弋阳腔具有“错用乡语”和“本无宫调”的特点,所以每到一地,便都能随乡入俗。在其发展后期出现了两个重要特征:一、在剧目上,改调歌之,搬演昆腔剧目,并变原来连台戏为单本戏。二、

    2022-05-25

    赣剧与襄阳腔

    楚腔源于湖北汉水流域之襄阳一带,又称“襄阳腔”,后与汉剧二黄合流,正名为“西皮气”。清道光(1812-1850)时,传至赣东北地区。早期赣剧广信班艺人仍称西皮为“汉调”。赣剧饶

    2022-05-25

    赣剧的风格特点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伴奏及行当与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基本一样。据清・李调元的《剧话》:“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由此可知,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弋阳腔又有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

    2022-05-25

    赣剧的音乐演奏

    赣剧的音乐演奏可以分为高腔、昆腔和弹腔三大类。其弹腔又包括二凡、西皮、秦腔(即吹腔)、拨子、浦江调、上江调、浙调、安徽梆子、南北词以及民歌小调。高腔是曲牌联套形式,旋律具有民间

    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