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剧历史:少数民族中产生最早的剧种之一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藏剧
  • 藏剧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产最早的剧种之一。除西藏,四川的巴塘、理塘、甘孜、甘肃的夏河,青海的玉树,云南的中甸等地都有藏剧的流传。

    藏剧的藏名叫拉姆(意为“仙女”)。据传说藏剧最早是由七姊妹组成。剧目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为拉姆。藏剧另有一名叫朗达,后来朗达成为藏剧唱腔的专有名词。如:演藏剧叫“拉姆俦木”,唱藏剧叫“朗达当”。

    藏剧的起源在民间传说甚多。相传在公元八世纪中早期西藏佛教盛行。当时西藏执政的藏王赤松德赞(公元742-796)因受其母金成公主的影响,对佛教极为信仰,派大臣前往印度请高僧莲花生祖师(白玛老本)入藏宏扬佛法。于公元779年(唐大历十四年)在西藏山南建成桑鸢寺,在落成典礼时莲花生采用西藏山南的民歌舞蹈,根据佛经故事,编成舞蹈形式的哑剧,借以镇魔酬神,宣传佛教中的哲学内容,据说这便是今日藏剧的雏形。

    藏剧在西藏境内甚为流行,主要分布在山南、日喀则、拉萨等三个地、市。解放前仅每年藏历七月雪顿节(本来属于宗教节日,后来成为藏剧会演的节日,又称丰收节)要来拉萨支差演的剧团有十二个之多。另外还有较为有名的萨迦娃、尼木娃以及寺庙中的藏剧业余组织(木鲁寺的木如白桑每十二年演一次《德巴登巴》)、功德林寺的喇嘛藏戏业余队等。这些剧团中有六个白面具派,四个蓝面具派,一个乎这两者之间的,一个是演独角戏的。

    藏剧原系广剧,只有一鼓一钹(新派大、旧派小)、别无其它乐器,全人声伴唱帮腔,象川剧高腔,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在表演上,藏剧有唱、舞、韵、白、技、表等六功。

    藏剧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

    藏剧传统剧目共有十三大本,但经常演出的也只有八大本,多系杂文体。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苏格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赤美滚堆》等。此外还有《日琼娃》、《云乘王子》、《敬巴钦保》、《德巴登巴》、《绥白旺曲》等剧目,多含有佛教内容。

    1960年,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成立,先后整理演出了《朗莎雯波》、《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传统戏,并创作演出了现代题材剧目;在演出形式上,由广场走上舞台;有了灯光、布景和化妆;还运用了管弦乐伴奏。

    猜你喜欢

    藏剧《文成公主》剧目简介

    大型原创舞剧《文成公主》由兰州军区政治部主办、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联合西安电视台制作,该剧以文成公主进藏的史实为背景,以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爱情为主线,通过赞普迎亲、战胜瘟疫、制

    2022-05-24

    藏剧《白玛文巴》剧目简介

    《白玛文巴》,著名的八大传统藏戏之一,蓝面具藏戏觉木隆戏班及其艺术流派的保留剧目。在剧本末尾的赞词中,说明白玛文巴就是莲花生大师的前生,西藏民间戏班一般也主要演出这第二段莲花生

    2022-05-24

    藏剧《格萨尔王》英国巡演

    7月26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中国西藏色达格萨尔王藏剧团的演员表演藏剧《格萨尔王》。7月22日至29日,西藏色达格萨尔王藏剧团进行藏剧《格萨尔王》在英国的首次巡演,主题是“西藏传

    2022-05-24

    藏剧伴奏乐器藏京胡

    藏京胡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流行于西藏、四川及云南、青海、甘肃等地,主要用于歌舞和藏剧伴奏。藏京胡,藏语称“宾旺”、“必汪”。藏族拉弦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及云南、

    2022-05-24

    藏剧《云乘王子》剧目简介

    《龙喜说》是佛本生故事之一,云乘王子是佛陀的一次转生,他悲悯龙的无辜被大鹏鸟的啄食,以自身血肉之躯,供大鹏吞噬,终于感化了大鹏,断除了噬食龙种的习性。雄顿讲师,名多尔杰,是八思

    2022-05-24